慢性是怎麼得的,宮頸炎是婦科的一種高發病,很多宮頸炎患者對自己是如何患上此病的都不是很瞭解,據調查,已婚婦女半數以上都患有宮頸炎。那麼既然慢性宮頸炎發病率這麼高,是怎麼得的呢?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慢性宮頸炎是怎麼得的。

慢性宮頸炎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顯微鏡檢查陰道分泌物白細胞增多,即可做出宮頸炎癥的初步診斷。宮頸炎癥診斷後,需進一步做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檢測。

1、兩個特征性體征,具備一個或兩個同時具備:

(1)於宮頸管或宮頸管棉拭子標本上,肉眼見到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

(2)用棉拭子擦拭宮頸管時,容易誘發宮頸管內出血。

2、白細胞檢測:可檢測宮頸管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中的白細胞,後者需排除引起白細胞增高的陰道炎癥。

(1)宮頸管膿性分泌物塗片作革蘭染色,中性粒細胞>30/高倍視野。

(2)陰道分泌物濕片檢查,白細胞>10/高倍視野。

3、病原體檢測應作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的檢測,以及有無細菌性陰道病及滴蟲陰道炎。檢測淋病奈瑟菌常用的方法有:①分泌物塗片革蘭染色,查找中性粒細胞內有無革蘭陰性雙球菌。由於宮頸分泌物的敏感性、特異性差,不推薦用於女性淋病的診斷方法。②淋病奈瑟菌培養,為診斷淋病的金標準方法。③核酸檢測,包括核酸雜交及核酸擴增,尤其核酸擴增方法診斷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異性高。

慢性宮頸炎是怎麼得的

(一)發病原因

常因急性宮頸炎治療不徹底,病原體隱藏於宮頸黏膜內形成慢性炎癥,多見於分娩、流產或手術損傷宮頸後,病原體侵入而引起感染。慢性宮頸炎的病原體主要為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埃希桿菌及厭氧菌。目前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宮頸炎亦日益增多,此外,一些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也已成為常見病原體。

(二)發病機制

1.宮頸糜爛 (cervical erosion) 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稱為宮頸糜爛。目前,西方國傢的婦產科教科書已廢棄宮頸糜爛這一術語,而改稱宮頸柱狀上皮異位(columnar ectopy),並認為不是病理改變,而是宮頸生理變化之一。主要基於以下認識:

(1)顯微鏡下糜爛面為完整的宮頸管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因柱狀上皮菲薄,其下間質透出呈紅色,故肉眼觀似糜爛,並非上皮脫落、潰瘍的真性糜爛。

(2)陰道鏡下表現為原始鱗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宮頸間質內存在作為免疫反應的淋巴細胞,宮頸間質內淋巴細胞的浸潤,並非一定意味著慢性宮頸炎。

我國將宮頸糜爛分為病理炎性糜爛及假性糜爛:僅在一些生理情況如青春期、妊娠期婦女,由於雌激素水平增高,宮頸管柱狀上皮增生並外移,可見宮頸外口呈紅色,細顆粒狀,為宮頸假性糜爛,不屬於病理性宮頸糜爛;其他均為炎性糜爛。

根據宮頸糜爛深淺程度分為3型:

①單純性糜爛:在炎癥初期,糜爛面僅為單層柱狀上皮所覆蓋,表面平坦。

②顆粒型糜爛:隨後由於腺上皮過度增生並伴有間質增生,糜爛面凹凸不平呈顆粒狀。

③乳突型糜爛:間質增生顯著,表面不平現象更加明顯呈乳突狀。

根據宮頸糜爛面積大小可將宮頸糜爛分為3度(圖1):

A.輕度:指糜爛面小於整個宮頸面積的1/3。

B.中度:指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1/3~2/3。

C.重度:指糜爛面占整個宮頸面積的2/3以上。

2.宮頸息肉(cervical polyp) 宮頸管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稱為宮頸息肉,息肉常有蒂自基底部向宮頸外口突出。息肉形成機制不清,可能與局部的慢性炎癥刺激有關。息肉常發生在40~60歲的多產婦女。息肉為1個或多個不等,直徑一般約1cm,色紅,呈舌形,表面光滑或分葉狀,質軟而脆,易出血,蒂細長。根部多附著於宮頸外口,少數在宮頸管壁。光鏡下見息肉中心為結締組織伴有充血、水腫及炎性細胞浸潤,表面覆蓋單層高柱狀上皮,與宮頸管上皮相同。

慢性宮頸炎的五種表現形式

1、宮頸內膜炎:即宮頸管炎。炎癥局限於宮頸管粘膜及其下的組織,臨床見宮頸陰道部光滑,但宮頸口充血或有膿性分泌物堵塞。

2、宮頸腺體囊腫:又稱納博特囊腫,簡稱納囊。這是一種突出於宮頸表面的青白色小囊泡。

3、宮頸息肉:在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下,宮頸管粘膜局部增生,由於子宮具有排異作用,使增生的粘膜逐漸突出於宮頸口,形成息肉。

4、宮頸肥大:由於慢性炎癥的長期刺激,子宮頸充血、水腫,腺體和間質增生,而使宮頸呈不同程度的肥大。

5、宮頸糜爛: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宮頸炎。表現為宮頸外口處的宮頸陰道部分外觀呈細顆粒狀的紅色區。

慢性宮頸炎如何診斷鑒別

診斷

因慢性宮頸炎的癥狀常為其他婦科病所掩蔽,故多在例行婦科檢查時始發現,通過窺陰器視診可見宮頸有亮紅色細顆粒糜爛區及頸管分泌膿性粘液樣白帶,即可得出診斷。

慢性宮頸炎在臨床上,可有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和宮頸管炎幾種,其中宮頸糜爛最為常見,根據宮頸糜爛面的大小,可分為輕,中,重度三種情況:

輕度: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1/3;

中度: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1/3~2/3;

重度:糜爛面積占宮頸面積的2/3以上。

鑒別診斷

用窺陰器檢查,可見各種類型病變,重度糜爛組織較脆,易出血,須與早期宮頸癌鑒別。

後者一般質地較硬、脆,極易出血,而子宮頸糜爛較軟、潤滑,雖有出血傾向,僅在檢查觸及後在指套上染有血跡。但大多數早期子宮頸癌在臨床上不借助其他診斷方法,不可能與子宮頸糜爛相鑒別。因而凡有子宮頸糜爛者,均應常規作宮頸刮片檢查找癌細胞,必要時在陰道鏡檢查(詳婦科疾病診斷學篇)下作活檢。

慢性宮頸炎護理

專業護理

1、要求患者經常保持外陰的幹爽清潔,在飲食上應該註意飲食清淡,盡量不要具有吃刺激性的食物,同時指導患者性生活要衛生。

2、治療配合協助患者選擇以及使用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適用於那些炎癥浸潤較淺者以及糜爛面積較小的患者。操作步驟包括:通過窺器對宮頸進行暴露,並且要進行常規消毒,在宮頸四周放置棉球,來對陰道壁加以有效保護,然後再上塗硝酸銀或者是重鉻酸鉀。硝酸銀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提取濃度為10%~20%硝酸銀液,將其塗於糜爛面,等到有灰白色痂膜出現為止。

重鉻酸鉀也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將濃度為5%的重鉻酸鉀液塗於宮頸糜爛處,直到有灰白色痂膜出現為止,之後用濃度為75%酒精棉球將多餘的鉻酸吸去。在每次月經幹凈之後進行1次治療,總共治療2~3次。

協助患者選擇以及使用物理療法:如果患者的糜爛面積較大、炎癥浸潤較深那麼可以選擇用物理療法,物理療法具有療程短且見效快的特點。

宮頸電熨術一般適用於已經孕有子女的經產婦。利用窺器對宮頸進行暴露,並且在常規消毒之後,將電熨頭與宮頸糜爛處進行直接接觸,並且要略微增加一些壓力,通過由內向外的方式,對糜爛處進行來回的均勻電熨,電暈范圍要比糜爛面積略微大一點,深度大概為0.2cm,註意在電熨的過程中,尺度不應該日常護理過深,也不應該過淺,在宮頸創面塗以濃度為1%的龍膽紫,等到術後2~3天之後,陰道的分泌物就會明顯增多,在7~10天之後,陰道會有少量的經血流出,等到術後2個月之後,創面就會愈合。在術後進行復查時,發現宮口變得很狹窄,可以用探針對宮口進行擴張。除運用電熨療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冷凍療法以及激光療法進行治療。

3、心理護理:對於那些病程較長、疾病遷延不愈的患者,需要對其進行關心,並且要耐心地解說,對患者講解疾病的過程以及相關的防治措施,有效消除患者的思想顧慮,進而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讓患者積極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達到促進患者康復的效果。

日常護理

1、保持外陰清潔,常換內褲,內褲宜柔軟,選用純棉或絲織品。

2、在創面尚未完全愈合期間(手術後4周—8周)應避免盆浴、性生活及陰道沖洗等。

3、在手術後1-2個月內,於月經幹凈後定期到醫院復查,以瞭解創面愈合情況。

4、慢性子宮頸炎病程長,病人往往缺乏自信心,應耐心向病人解釋病情,使病人樹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