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又稱為子宮體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次於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真正發病原因迄今不明,但其發病的危險因素卻長期被人們註意。常見的子宮內膜癌的檢查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來看看吧。

子宮內膜癌七成是胖女

根據上海疾病控制中心統計,2006年上海地區女性子宮內膜癌和部位不明的子宮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為10.44∕ 10萬,其發病率已超過子宮頸癌,成為上海地區女性生殖道第一高發惡性腫瘤。尤其是肥胖已成為一種“流行病”,故與之相關的子宮內膜癌在未來數十年將繼續升高。

子宮內膜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肥胖、不育、晚育、絕經延遲等。其中,肥胖是最常見的高危因素,近70%的早期患者為肥胖女性,一般是體重超過標準15%以上發病危險增3倍。有相關文獻報道,日本人群中肥胖患者占3%,而美國肥胖人群占40%,後者子宮內膜癌發病率是前者7倍左右。

另外,9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陰道不規則出血史,10%在絕經後陰道有出血。因此,建議所有絕經後陰道有不規則出血的女性,應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B超等,以盡早排除子宮內膜癌的可能。

年輕女性如患子宮內膜癌多表現為月經周期縮短、月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或月經淋漓不盡,需要和月經紊亂進行鑒別。如果有子宮內膜癌或乳腺癌傢族史並在服用三苯氧胺的患者,應每年進行盆腔檢查和陰道B超,如果已出現不適癥狀或B超發現子宮內有異常占位者,需進行子宮內膜活檢。

子宮內膜癌的三種檢查方法

一、B超檢查

子宮超聲檢查對子宮內膜癌在宮腔大小、位置、肌層浸潤程度、腫瘤是否穿破子宮漿膜或是否累及宮頸管等有一定意義,其診斷符合率達79.3~81.82%.有報道,對45歲以上病人檢查,並與宮腔鏡檢及活檢對照,超聲的準確率約為87%。

另外,謝陽桂等行B超檢查參照UICC分期方法,根據腫瘤部位、肌浸、宮旁及鄰近器官受累情況,與手術探查和病理對照,其分期符合率達92.9%。

B超為檢查對患者無創作性及放射性損害,故它是子宮內膜癌的常規檢查之一。尤其在瞭解肌層浸潤及臨床分期方面,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宮腔鏡檢查 由於纖維光源的應用及膨宮劑的改時,這種很早停滯的技術近年再度發展。

CO2氣體膨宮,視野清晰,要備有流量計裝置下,使用很安全。宮腔鏡不僅可觀察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而且又能觀察頸管,尤其是顯微宮腔鏡的應用,觀察能更加細致。而近年研制的接觸性宮腔鏡,不需膨宮使檢查更加簡便和安全。

宮腔鏡下既可觀察癌腫部位、大小、界限是局限性或彌散性,是外生型或內生型,及宮頸管有否受累等;對可疑病變行活檢,有助於發現較小的或早期病變。宮腔鏡檢查診斷子宮內膜癌的準確性為94%,子宮內膜上皮瘤為92%。如果采用直接活檢則準確率呆達100%。鏡檢時註意防止出血,感染、穿孔等並發癥。

三、診斷性刮宮 刮宮檢查為確診不可缺少的方法。

不僅要明確是否為癌,還應明確癌的生長部位。如果為宮頸腺癌誤診為子宮內膜癌,而按一般子宮切除處理,顯然不妥;若為子宮內膜癌而誤作子宮頸腺癌處理,也非所宜。但鏡檢並不能區別子宮頸腺癌或子宮內膜癌。因此需要作分段診刮。先用小刮匙刮取宮頸管內組織,再進入喧囂腔刮取子宮兩側角及宮體前後壁組織,分別瓶裝標明,送作病理檢查。如內口遇害有阻力時可稍事擴張宮頸至5號。

分段刮宮常在刮頸管時稍過深,將宮腔內容物誤認為是宮頸管癌者;或子宮內膜癌垂入頸管,誤認為是頸管癌或子宮內膜癌累及頸管;或原為宮頸管癌,癌組織過多,當小刮匙進入宮腔時,帶入一點宮頸癌組織而誤認宮頸癌變已達宮腔。

各種情況皆表示病變已較晚,皆應按宮頸癌手術范圍處理為妥。

哪些行為會損害子宮健康

忽視孕前、產前檢查

做好孕前檢查及懷孕後定期的產前檢查是母子平安的重要保障。如果忽視瞭孕前和產前檢查,就不能及時發現準媽媽、孕婦和胎兒的異常,很多婦科疾病會導致難產甚至子宮破裂等嚴重後果。

意外懷孕私自采取措施

發生意外懷孕以後,不少女性出於種種原因采取私自吃藥的措施或到不正規的診所進行手術,這樣做的嚴重後果是無法保護好子宮再孕能力,子宮破損嚴重或繼發感染者甚多,甚至導致不能再懷孕。

畸胎、多胎

由於孕前多種原因導致的畸胎和多胎容易發生難產,從而危及子宮及大人的安全,所以孕期應註意檢查,如發現畸胎、多胎,就應采取有效措施,並做好再孕能力的保護。

濫用催生藥

當孕婦分娩發生困難或產程延長時,有經驗的醫生都往往很少用催生針(催產素),其實這是比較科學的。因為濫用催產素的做法相當危險,有可能導致子宮破裂,危害母嬰安全。

不潔性生活

性生活時不講究衛生,病原體可經陰道進入子宮腔內,引起子宮內膜感染。另外,男性的包皮垢對宮頸的刺激是引起子宮頸癌的因素之一,所以不僅僅是準媽媽,準爸爸也要做好衛生工作。

妊娠後性生活

妊娠初期和臨產前兩個月應該禁止性生活,否則會引起流產或早產,也會對子宮造成損害。

性生活紊亂

如果女性性生活放縱,或未成年便開始性生活,將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容易導致宮頸糜爛以及子宮頸癌等疾病。

子宮內膜癌的病理有三種類型

(一)彌漫型:

病變可累及全部或大部內膜。其早期與增生的子宮內膜不易區別。然而仔細檢查癌腫部位,仍有一些特征,與正常的子宮內膜之間有界限可辨認,即癌腫的粘膜增厚、粗糙並有大小不規則的息肉樣突起,而良性的子宮內膜增生則較軟,表面光滑。惡性的息肉樣突起體積較大,硬、脆,表面有表淺潰瘍,病變晚期有潰瘍及壞死,累及整個子宮內膜;少數病例甚至可蔓延並侵入子宮頸管內膜或擴展到陰道穹窿。而良性息肉狀增生的子宮內膜則僅局限於宮頸管內口以上,因為宮頸對引起這種子宮內膜增生的異常內分泌功能從不發生反應。

癌腫除在子宮內膜蔓延外,發展到一定階段可向肌層侵犯,甚至浸潤到子宮漿膜並可轉移到卵巢、子宮旁、直腸與膀胱等。晚期腫瘤表面壞死、潰瘍,常繼發感染。

(二)局限型:

較少見。癌腫的范圍局限,僅累及一部分子宮內膜,外觀則與彌漫型相同。表面的癌變范圍不大,而往深部侵犯肌層,致使子宮體增大或壞死感染形成宮壁潰瘍,甚至穿通。晚期同樣有周圍侵蝕或轉移。

局限型可表現為息肉狀或萊花狀、結節狀。前者多見早期病例,後者多見於晚期病例,常伴肌層浸潤。局限型腫瘤多位於宮底部或宮角部。息肉狀癌頗似普通的良性子宮內膜息肉,但又和柔軟而覆有平滑粘膜的一般良性內膜息肉不同;癌腫的息肉狀贅生物體積可較大,質脆,表面常有壞死等。有時息肉狀癌很小,但已全部為惡性組織,且已務深部發展或侵犯肌層。有時息肉型癌腫數目不多,可能在作診斷性刮宮時全部刮除,以致使切除子宮標本中找不到癌瘤的痕跡。當然也應註意有無診刮時標本調錯的可能性,有可疑時應進行校對復查,以防漏掉真正的患者。

(三)息肉型:

子宮內膜癌好發於子宮角,且常見於絕經後。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有哪些

病因一: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刺激

一般情況下,女性朋友們如果患瞭無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綜合癥、功能性卵巢腫瘤等與子宮相關的疾病時,都要或多或少地服用雌激素,時間一久,便會自然而然地刺激子宮內膜致其病變。

病因二:子宮內膜增生過長

子宮內膜增生具有一定的癌變傾向,故而被列為癌前病變,其增生過長分為單純型、復雜型與不典型增生過長。單純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1%;復雜型增生過長約為3%;而不典型增生過長發展為子宮內膜癌約為30%.

病因三:絕經後延

據相關統計,絕經後女性發生內膜癌的危險性比常人高4倍,而子宮內膜癌患者的絕境年齡一般都比正常婦女為晚6年左右。

病因四:體質因素

有資料顯示,子宮內膜癌最容易發生在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身上,可見這些疾病因素在內膜癌的誘因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病因五:遺傳因素

毫無疑問,任何癌癥都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子宮內膜癌當然也不能例外。據臨床統計,約有20%的內膜癌患者有傢族史,且其傢族史比宮頸癌高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