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80後正是生育的大軍,80後的年輕人有自己的主見,性情豪邁,但是也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每天玩電腦,熬夜等,如果這些壞習慣傳給孩子,那麼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是常見的育兒誤區,來看看吧!

80後育兒困惑多

育兒大課堂幫你解惑

“寶寶上火瞭怎麼辦”、“怎樣衡量寶寶營養是否均衡”、“早教該從哪些內容開始”……年輕父母的諸多育兒困惑將有解答。近日,“三公仔·愛子有方”育兒大課堂再次啟動,邀請資深兒科醫生、營養學傢和早教專傢,陸續在廣州、深圳、南寧、武漢、成都、重慶等9個城市為嬰幼兒傢長講授科學的育兒方法。

年輕父母育兒知識欠缺

一位急診科專傢告訴新快報記者,一位三歲的男孩發燒,年輕的爸爸開車送兒子去醫院,途中孩子出現輕微抽搐,這位爸爸立刻嚇得六神無主,手足無措甚至無法開車,隻會打120,然後就坐在一旁幹等。至於大熱天孩子發著高燒父母仍裡三層外三層將其包得嚴嚴實實,孩子消化不良胃口不好,這邊醫院剛看完病,那邊父母就帶去吃香口的炸雞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許多父母不知道如何科學育兒。育兒專傢孟遷介紹,年輕父母尤其是“80後”父母,在嬰幼兒疾病、護理、營養、教育、心理等方面存在不少困惑。

“80後”跟老輩共同育兒易沖突

記者在活動的啟動現場看到,一位來自某高校的老師熱切地向專傢咨詢“爺爺奶奶帶孩子太講究對不對?該如何讓老人接受我的育兒觀”等問題,專傢認為,兩代人共同育兒是目前中國最普遍的育兒模式,祖輩帶孩子,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回傢接著帶。

育兒專傢分析說,這些新生代嬰幼兒的父母,沒能系統地學習科學育兒方法;同時,他們也不大認同父輩傳統經驗,遇到問題,主要求助於書本、網絡,獲取的知識良莠不齊,有時令他們無所適從,甚至焦慮抑鬱。

活動鏈接

鑒於目前許多年輕父母在育兒方面存在困惑甚至誤區,為瞭給傢長普及全面的、科學的育兒知識,王老吉藥業創立瞭“三公仔·愛子有方”公益項目,邀請資深兒科醫生、營養學傢和早教專傢,為準傢長及嬰幼兒寶寶傢長講授科學的育兒方法,並在各大幼兒園進行“啟智繪畫比賽”啟發兒童智力。

傢長遠離育兒三誤區

誤區一:總擔心孩子缺鈣

3成以上的父母都存在過度焦慮,隻要發現孩子身高、體重處於平均值以下,就會立即帶孩子到醫院做檢查,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此外,有7成以上的父母總擔心孩子不是缺鋅就是缺鈣,於是想盡各種方法給孩子進補。其實,一瓶100克的鮮牛奶中含鈣約100毫克,正常進食的孩子完全能滿足一日所需的鈣量,無需額外補充。

誤區二:過度依賴保姆

如今不少高齡產婦為瞭省事,把孩子完全委托給保姆,什麼事都讓保姆做。孩子24小時跟著保姆,對生長發育很不利。這樣做的後果是,孩子到瞭七八個月時跟保姆更加親近,與父母疏遠。父母一定要多撫摸孩子的皮膚。撫摸有助於促進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降低皮膚的敏感性,幫助他增強對外界的安全感,使他長大後更容易融入社會,更樂於與他人相處。當孩子長到5~8歲時,父母要多跟其一起玩,通過體育運動促進親子關系。

誤區三:孩子發燒就要求輸液

隻要孩子發燒,傢長就主動要求輸液,往往讓醫生很為難。如果醫生不答應,傢長還會不高興,甚至會問:“拖久瞭落下病根,你負得起責嗎?”

傢長代替醫生做診斷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需要引起全社會重視。一般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持續3~5天,隻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口服抗病毒藥物就可以痊愈,頻繁輸液、濫用抗生素對兒童生長發育不利。傢長應聽從醫生建議,而不是用自己焦慮的情緒去影響醫生判斷。

育兒書上看不到的育兒知識

很多新媽媽都是照著育兒書上寫的內容養育寶寶的,但寶寶可不完全照著書本上寫的那樣成長,遇到書裡沒講過的狀況,你能應付嗎?

每個要做媽媽的女人,都會從書本上預先獲得大量的育兒知識,來作為自己養育寶寶的指南。

但寶寶的成長卻不是照本宣科,書上的內容很難覆蓋寶寶的一點一滴,也有許多事情是新媽媽始料不及的。在我邊育兒邊和人交流經驗的這幾個月中,我就發現瞭好幾個書上沒寫,但寶寶普遍都有的現象。

書上沒說:剛出生的寶寶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

沒有寶寶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寶寶除瞭哭,其他時間會很安靜,等寶寶到瞭傢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整個月子裡,我都被寶寶發出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包圍著,一會是“吭!吭!”,一會是類似鳥一樣的尖叫聲,一會是像馬一樣的“咴咴”聲,一會又是“哎?”的一聲長嘯,其大無比,不分晝夜。最開始的幾個晚上,我總是被吵得睡不著覺。我以為隻有我傢的寶寶這樣,後來一打聽,原來剛生出來的小孩都是這樣的,老人的話叫“掙長”,大概的意思是說寶寶通過這樣的“掙”,舒展筋骨長個。出瞭月子,這種情況就慢慢消失瞭。

書上沒說:寶寶的第二個月會很纏人,要人一直抱著

月子裡的小孩除瞭吃就是睡,在他不吃奶的間隙,你盡可以把他獨自放在臥室裡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可第二個月的孩子就再沒有這麼省心瞭。這個階段的寶寶白天醒的時間長瞭,可又不會玩,不會和人交流,醒著的時間裡,就剩哭一件事可幹。現在回憶起這個月來,印象最深的就是抱著寶寶溜達瞭。

這時的寶寶還有個特點,就是抱著睡著瞭,一放下就醒,為瞭讓她睡著、不哭,我曾經有一次連續抱瞭她一整天,到瞭晚上,胳膊疼得已經抬不起來瞭。開始我以為是寶寶缺鈣或者缺鋅什麼的,按照別人的建議補鈣又補維生素d,但都無濟於事。正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寶寶進入第三個月,這毛病奇跡般地好瞭。問瞭幾個同月齡的寶寶的媽媽,都提到瞭這個特點,才總結出這是正常現象。

書上沒說:小寶寶也會放臭屁

快滿第3個月的時候,寶寶進入瞭一個生長加速期,本來每次吃一邊乳房的奶就飽的寶寶突然吃空兩個乳房還意猶未盡,夜裡也由一夜吃一次奶改為吃兩次甚至三次。她吃得多瞭,大便卻少瞭,原本一天一次,突然間兩三天也不拉。我查瞭《斯波克育兒經》,上面提到吃母乳的寶寶到第三個月的時候,由於母乳好消化,可形成糞便的東西少,大便會變得不頻繁。但是,書上卻沒有提到寶寶會放臭屁。

一個星期天,寶寶已經是第三天沒大便瞭,她突然開始放極臭的屁,臭的程度比大人的一點不遜色,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這可是我沒有聽說過的現象。

問瞭幾個人,有人懷疑是便秘,給我出瞭不少主意,我按照她們的說法給寶寶喂水,用棉簽蘸嬰兒油刺激寶寶的肛門。這些舉動除瞭令寶寶生氣地大哭以外,沒有見到一點效果。我幾乎懷疑寶寶是生病瞭,差一點抱著她去醫院。

第二天早上,寶寶大便瞭,還是稀稀軟軟的母乳便,沒有什麼不正常。後來聽我姨媽說,孩子到瞭這個月份,大都會發生這樣的情況,老人管這叫“攢肚兒”,說是寶寶正貼膘呢。至於臭屁,那是幾天的大便產生的廢氣而已,沒有什麼奇怪的。一場虛驚就這樣過去瞭。後來跟其***媽聊起“臭屁”事,原來她們的寶寶也都“臭屁”過。

書上沒說:有幾個階段,寶寶會突然變得大飯量

書上說,生完寶寶奶水會在兩三天後到來,可沒說會來多少。在月子的前半段,很多媽媽的奶水都很少,按有的人的說法,是“隻夠寶寶漱口的”。 剛養寶寶的時候不知道,以為是自己奶不夠,急得不行,傢裡的老人怕餓著寶寶,也都建議搭奶粉。想到書上說的純母乳喂養的重要性,我一咬牙頂住瞭。為瞭彌補奶水的不足,就隻能增加喂奶的次數,大半個月子,我幾乎時時刻刻在喂奶。快出月子的時候,奶水突然洶湧地來瞭,再不用發愁寶寶不夠吃瞭。

奶水不夠的情況不隻是在月子裡有,到瞭快3個月的時候,又出現瞭一次。本來隻吃一邊就能飽的寶寶,那陣子兩邊都吃空瞭還意猶未盡;原本3個小時吃一次,這時她兩個多小時就頂不住瞭,喂得我辛苦萬分。這樣的情形大約持續瞭1個星期就消失瞭,寶寶重又改回一次吃一邊,3個小時吃一次瞭。後來在有的文章上發現,這是寶寶的“生長加速期”,大約在寶寶出生後3天、3周、6周、3個月各會出現一次。

過瞭3個半月,類似的情形又出現瞭,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我明顯感覺我的奶水無以為繼。一個“過來人”告訴我,到3個多月的時候一般有一個“回奶期”,隻要堅持喂,幾天之後就能恢復。

書上沒說:寶寶會突然有個厭奶期

以前曾聽人提到過厭奶期的問題,但從不知道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表現,到瞭3個多月,我自己終於體驗到瞭。這段時間,每次喂奶就像打仗,明明寶寶很餓瞭,可乳頭一放進她的嘴裡,她就號啕大哭,奮力掙紮,再給,再哭。好不容易吃上瞭,沒吃幾口,就突然吐出乳頭哭上瞭。一直要等到她鬧得精疲力竭瞭,才能老老實實地吃。除瞭吃奶,她別的時候也顯得很煩躁,常常使勁嚷嚷。

開始以為是奶水不夠瞭,沖瞭奶粉給她喝,她一口不喝;後來判斷是穿得太多瞭熱的,改穿薄衣服,結果造成她拉稀。種種方法想遍用遍,怎麼都不管用,愁得我都快陪她一起哭瞭。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她一點事情也沒有瞭。我在網上搜索良久,發現一篇文章裡提到瞭“厭奶期”,沒說是什麼表現,隻說這個階段會持續一到兩周,我傢寶寶正好一周。

媽媽的經驗:寶寶生長不是“照本宣科”

書上說,寶寶到2個月會笑,2個半月會看自己的小手,3個月會趴著抬頭,3個多月可以翻身……但我傢寶寶幾乎沒一項符合的。我寬慰自己說寶寶是早產兒,長得會比別人慢些,後來在網上和別的媽媽聊起,發現她們的寶寶也沒有都按照書上的規律生長。最後我終於得出結論: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隻要他健康、快樂,什麼都不用替他擔心。

為什麼高齡育兒易患精神分裂癥

為什麼高齡育兒易患精神分裂癥? 科學傢發現,年紀越大的父親所生的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越高。和25歲以下的年輕男子所生孩子患精神分裂癥的可能性相比,50歲以上男子所生孩子患病的可能性要高3倍,而年紀在45歲至49歲的父親所生的孩子,患病可能性則高瞭一倍。從事這項研究的科學傢估計有四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癥可能是由病人的父親年紀過大引起的。

研究人員將1964年至1976年間在耶路撒冷出生的8萬多人的資料和以色列衛生部所屬以色列精神病人中心的檔案相對比,從而得出瞭這個結論。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普通精神病學檔案》上。醫學界認為年紀大的父親生育的孩子容易患上基因性疾病,這個研究為這一理論增添瞭新的論據。

精神分裂癥是最常見的精神疾博?在英國患病人數達25萬。也就是說,在100個人中就有1名精神分裂癥患者。這個比例在各個國傢基本相同。大部分精神分裂病人在十多歲或二十歲出頭就開始出現癥狀,當然也有可能更晚。

父母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馬拉斯皮納教授說,這證明瞭男子也有生物鐘,所以在進行傢庭計劃時,要考慮年紀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當男子年紀變大時,精子逐漸通過細胞分裂來實現再生。雖然可能性很小,但是,精子每一次分裂,都有可能在復制染色體的過程中發生錯誤。而攜帶錯誤染色體的精子在和卵細胞結合後,就可能把這種錯誤傳給下一代。精子的這種基因突變非常微小,也非常難以診斷。

但是,相反,由於女性卵細胞的分裂通常在她出生前就開始,而且卵細胞染色體異常較明顯,所以相對容易判斷卵細胞是否發生瞭異常。這項研究成果的另一位作者,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哈勒教授說,雖然目前的研究僅僅是一個開端,但是他們相信最後會證明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一樣重要。

婚姻關系

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發現是:父母聯姻的時間越長,孩子患精神分裂的機會越低,但是這並不能抵消父親年紀大所帶來的危險。研究者說,接下來要研究精子為什麼會發生突變,以及如何去發現這些突變。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將在小白鼠身觀察基因如何突變。

教你如何改正寶寶壞習慣

每一個父母最煩心的莫過於自己的孩子有壞習慣,而很多孩子都喜歡美食咬指甲玩兒,晚上不睡覺愛哭鬧,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壞習慣讓新爸爸媽媽傷身,我們需要多去註意進行瞭解,也隻有這樣才會更好的幫助寶寶改正這些不好的習慣。

第一、當孩子出現不睡覺,哭鬧的時候,那麼做父母的需要註意,是否為腸絞痛,而吐奶、腹脹以及排氣不暢等表現大多數都與腸絞痛有關系,如果傢長分辨不清楚的話可以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第二、寶寶不會抬頭,很多父母都非常擔心,其實有的時候並不是發育的問題,還是需要去醫院進行檢查。如果說孩子9歲仍然還存在啃手指的情況,那麼可能是情緒過度的緊張、焦慮有關系,應當對孩子的心理行為多加關註,避免過度職責孩子,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帶孩子進行行為心理咨詢。

第三、在1歲以內,孩子通過嘴巴探索以及感知世界是正常的,但是作為傢長,我們應當使用牙膠幫助孩子享受這種快樂,而不是讓寶寶繼續吃手,另外抓腳吃的行為也屬於正常的,這也屬於階段的行為特征。

Tips

從心理上,孩子年齡太小煩躁以及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就有可能會引發啃指甲的行為,而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應當轉移孩子的註意力為主,需要耐心的教育孩子,將細菌咽到肚子將會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