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耳為腎所主,腎開竅於耳,心氣也通於耳。耳部為宗脈之所聚,胃、膀胱、三焦、膽經等經氣皆上通於耳,其病候皆反映於耳,所以,耳診已成為中醫診斷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耳朵邊緣紅暈多為胃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胃炎的種類

胃炎指各種病因所致胃粘膜的炎癥變化,是一種常見病。可以是彌漫性的全胃炎,也可是較局限於胃竇部或胃的其他部位,一般胃炎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可分為單純性胃炎、出血糜爛性胃炎、化膿性胃炎和腐蝕性胃炎。

1)單純性胃炎:是由化學、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細菌毒素等引起。進食不潔食物,刺激的食物或藥物可損傷胃粘膜引起炎癥損害。發病急驟,一般在數小時至24小時後發病。主要癥狀是上腹部疼痛。性質呈隱痛或劇痛,多伴有惡心,嘔吐物為食物和大量胃液,常伴有腹瀉,嚴重者有發熱、失水、酸中毒,甚至引起休克等,體檢可發現上腹或臍周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病程短,數日內可好轉自愈。

2)出血糜爛性胃炎:是一種多發性胃粘膜糜爛和出血為特征的胃炎。病因尚未十分明確,可見於危重的疾病如嚴重創傷、敗血癥、大手術嚴重燒傷、休克,腦出血和多種應激狀態等均可誘發本病。本病常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主要表現,多有嘔血及黑便。出血量一般不太大,常呈間歇性,可自愈,診斷主要依靠病史。

3)腐蝕性胃炎:是由於吞服強酸、強堿或其他腐蝕劑所引起。輕者表現為粘膜出血,水腫和粘液增多。嚴重者可發生糜爛、潰瘍、壞死,甚至穿孔。

2、慢性胃炎

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種慢性胃粘炎性病變。是一種常見病,臨床上以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較多見。

耳朵邊緣紅暈多為胃炎

有些醫學大師把耳朵喻為微型人體,人體的每一個組織器官均可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穴位,當這些組織器官發生病變時,這些穴位也必然產生相應的改變。也就是說,望耳可以斷病,耳朵能告訴人們很多疾病的信號。耳朵的正常顏色微黃而紅潤,與面部膚色大體一致,若其顏色發生異常,則可能是由某種疾病所致。

1.耳郭淡白無血色,為寒證、虛證。

可見於感受風寒,或寒邪內傷臟腑,或氣血虧虛,或腎氣虛衰。多見於貧血、失血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2.耳朵局部見到點狀或片狀白色隆起,光澤發亮,或邊緣紅暈,多為慢性疾病在耳穴上的反應。

如胃區呈不規則的白色隆起,可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肺區色白疑為肺氣腫;支氣管區色白,可能為慢性支氣管炎;心區水腫色白,伴有心區生理凹陷度消失,多為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膽區片狀色白,可能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肝區呈色白片狀隆起,可能為慢性肝炎、肝腫大;腎區色白腫脹,多為腎積水;腎區位置下移,腎與輸尿管區見白色隆起,多為腎下垂;闌尾區呈片狀色白隆起,多為慢性闌尾炎;附件區見白色條片狀隆起,可能為附件炎;三角窩色白水腫,可能為功能性子宮出血;內鼻區呈白色片狀隆起,疑為過敏性鼻炎。

3.耳朵局部區域呈點狀、片狀或不規則紅潤,如果顏色鮮紅,多見於急性病癥、痛癥疾病;如果顏色暗紅或淡紅,則多見於疾病的恢復期或病史較長的疾病。

例如,胃區呈現點狀或片狀紅潤,界限不清,多為急性胃炎,如果界限清楚,則多見於胃潰瘍活動期。胃區片狀白色隆起中有點、片狀紅潤,多為慢性胃炎急性發作;十二指腸穴上如果見點狀紅潤,邊緣整齊,或侵及耳輪中緣,可能為十二指腸潰瘍活動期;若見片狀紅潤,邊緣不清,不侵及耳輪上緣,則多為十二指腸球炎。

大腸區呈片狀充血,可能為肺結核活動期;心區大片不規則、凹凸不平,顏色暗紅,可見於風濕性心臟病;腰肌部位片狀紅潤,可能為腰肌勞損;腰椎區片狀紅潤或暗紅色,多為腰棘間韌帶、椎旁韌帶勞損;扁桃體區片狀隆起,紅潤或暗紫,可能有慢性扁桃體炎。

三角窩處紅潤,可能為白帶過多;如果在耳背皮膚上見到紅色脈絡,且伴有耳根發涼,此為麻疹的先兆。

4.耳垂經常潮紅為多血質體質者。

由於受寒,耳垂變為紫紅色,就會腫脹發展為潰瘍,還容易生痂皮,這是體內糖過剩的表現,易患糖尿病。

5.耳垂青色為房事過多的表現。

耳背上見到紅色脈絡,並伴耳根發涼,多為麻疹先兆。耳輪焦黑、幹枯為腎精虧極的征象。

6.耳郭顏色加深,呈鮮紅或暗紅色,為熱證,如各種急性熱病。

如果伴有紅腫疼痛,則為肝膽熱盛,或火毒上攻,可見於耳郭炎癥、癤腫、濕疹或中耳炎等。

慢性胃炎該吃什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患胃腸道疾病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慢性胃炎,其不僅僅是影響人的腸胃功能,更多情況下,還可通過神經反射嚴重幹擾人體的植物神經系統,使病人出現久治不愈的頭痛暈眩、全身疲乏等癥狀,陷入所謂的神經官能癥或亞健康狀態。據醫學專傢對上萬例胃腸道疾病患者的調查,得出令人擔憂的結論:許多人對胃腸道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導致胃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世界胃腸道病學組織的報告進一步表明:慢性胃炎伴有萎縮性胃炎造成的胃癌為3%~4%,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慢性胃炎的發病多與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系,如:長期過量飲酒、濃茶、咖啡,長期過量食用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如:不按時進餐或不進早餐,盲目減肥控制進餐或暴飲暴食使胃黏膜受損傷。主要癥狀有上腹飽悶感、噯氣、反酸、惡心、燒心、隱痛、食欲下降等。因此,合理的飲食調理對防治慢性胃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然,患者一旦發生急性胃炎應及時治愈,防止轉化為慢性胃炎。

飲食治療原則

食宜定時定量 每日三餐應按時進食,且不宜吃得過飽。正餐之間可少量加餐,但不宜過多,以免影響正餐。

註重軟、爛、消化 食用的主食、蔬菜及魚肉等葷菜,特別是豆類、花生米等硬果類都要煮透、燒熟使之軟爛,便於消化吸收,少吃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要求食物要精工細作,富含營養。

保持新鮮、清淡 各種食物均應新鮮,不宜存放過久食用。吃新鮮而含纖維少的蔬菜及水果,如冬瓜、黃瓜、番茄、土豆、菠菜葉、小白菜、蘋果、梨、香蕉、橘子等。吃清淡少油的膳食。清淡膳食既易於消化吸收,又利於胃病的康復。

講究烹調方法 宜選用的烹調方法為蒸、煮、燜、燉、燴、汆。不宜選用煎、炸、熏、烤等烹調方法,因為用這些方法加工出的菜肴不易消化,機體很難吸收。

莫忘飲食禁忌 慢性胃炎患者忌食烈性酒(其他酒類也應少飲或不飲)、香煙、濃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不宜吃過甜、過咸、過濃、過冷、過熱、過酸的湯類及菜肴,以防傷害胃黏膜。大量飲用碳酸飲料也會對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食譜舉例

根據上述飲食原則,這裡提供瞭兩種不同口味的食譜,有此疾患的朋友不妨試試——

(一)早餐:煮雞蛋1個,蛋糕或面包50克,白粥50克,醬瓜25克。

上午加餐:甜豆漿(豆漿220克,白糖10克)。

午餐:軟米飯75克,軟燒魚(草魚150克),炒嫩黃芽菜心(菜心150克)。

下午加餐:餅幹25克。

晚餐:肉末菜湯面 (瘦豬肉50克,菠菜100克,切面50克),菜肉包50克。

夜點心:熱牛奶(鮮牛奶220克,白糖10克)

全日能量2100千卡。

(二)早餐:鮮肉包50克,白粥50克,鹵豆幹25克。

上午加餐:熱牛奶(鮮牛奶220克,白糖10克)。

午餐:軟米飯75克,太陽蛋(瘦豬肉1兩,雞蛋1個),炒嫩綠葉菜(嫩綠葉菜150克)。

下午加餐:酥點心25克(甜、咸均可)。

晚餐:餛飩或薄皮水餃100克(菜心100克,瘦豬肉50克)。

夜點心:淡藕粉25克或葛粉25克沖水做成250克羹加白糖10克,亦可用營養麥片(1小包)沖服。

全日能量2100千卡。

總之,慢性胃炎的飲食治療類別應為:少渣軟食或少渣半流質,全日烹調用油應控制在30克左右(選用植物油),上述2種食譜基本能滿足正常體力勞動的成年人一日熱量和營養素需求,不同地區人群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及地區食物進行相對調整。

胃炎能喝酸奶嗎

胃炎能喝酸奶嗎?如何治療慢性胃炎是大傢最關心的話題,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反流性胃炎、糜爛性胃炎、滲出性胃炎、隆起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疣狀胃炎等慢性胃炎,病程長,患者體質一般較差。那麼胃炎能喝酸奶治療嗎?

胃炎能喝酸奶嗎

慢性胃炎尚無特效療法,無癥狀者勿需治療。所有針對慢性胃炎的治療都是為解決加重病情的因素,或對癥治療。這些治療措施有:定期檢查、改善飲食生活習慣、根治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胃十二指腸反流、抑制或減低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等。

使用乙酰水楊酸引發胃炎是一個常見的全球性問題,而醫生建議使用益生菌來緩解不同的胃腸道疾病,如炎癥性腸病、腹瀉、腸易激綜合征等。但是,益生菌對胃病的治療作用卻鮮為人知。

這種增進健康的效果歸因於不僅來自細菌本身,而且來自發酵的代謝產物如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益生菌或發酵食品。研究人員認為,這些高分子材料可調節免疫反應,顯示出抗潰瘍的活性。發表在《世界胃腸病學雜志》的一篇文章解釋瞭這一問題。

該研究顯示,有嗜熱鏈球菌crl1190和/或它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發酵牛奶對治療慢性胃炎有效。科學傢在實驗時發現,發酵牛奶可調整老鼠的免疫反應和增加胃黏液凝膠層的厚度。

以上詳細介紹瞭胃炎能喝酸奶嗎的話題,發酵牛奶顯示瞭和藥物奧美拉唑類似的保護作用,使用這種發酵牛奶和/或它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是預防和治療與阿司匹林相關的胃損傷的一種潛在的選擇。

胃炎的診斷與鑒別

胃炎從病的急慢來看可分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急性胃炎有急性單純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急性化膿性胃炎等。慢性胃炎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其他的還有膽汁反流性胃炎、胃竇炎、幽門螺桿菌感染等,這種分類和急性慢性沒有關系。

急性胃炎在發病前常有致病因素,診斷不難,總體特征是發病急驟、迅速,無明顯性的征兆。慢性胃炎的特征是發病緩慢,初期癥狀不明顯,合並其他並發癥。

急性胃炎診斷主要有賴於胃鏡檢查和粘膜活組織檢查。在胃鏡下,慢性淺表性胃炎表現為紅白相間或花斑狀外觀,有時尚見灰白色滲出物和糜爛;慢性萎縮性胃炎表現為粘膜色澤灰白,樹枝狀小血管顯露。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組織病理學改變為粘膜固有膜內有大量單核細胞浸潤,腺體形態和數目都屬正常;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腺體縮小,腺體數目減少和粘膜變薄,常見有腸腺化生(胃腺體變為腸腺體)和假幽門腺化生(胃底腺變為幽門腺)。

【診斷方法】

1、上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是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此項檢查對潰瘍病及腫瘤的診斷有一定價值,但由於該檢查僅能觀察胃的形態改變,而不能觀察胃黏膜的病變情況,因此有局限性。

2、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診斷胃炎的最好方法,胃鏡檢查能觀察胃黏膜的改變,在進行胃鏡檢查的同時還可以鉗取胃黏膜組織做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組織的病變情況,綜合胃鏡及病理檢查結果確定診斷。

3、幽門螺桿菌檢測:

幽門螺桿菌與胃炎的關系非常密切。活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可同時檢測幽門螺桿菌,並可在內鏡檢查時再多取1塊活組織做快速尿素酶檢查以增加診斷的可靠性。

【鑒別方法】

1、胃癌:

慢性胃炎之癥狀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適、貧血等少數胃竇胃炎的X線征與胃癌頗相似,需特別註意鑒別。

2、消化性潰瘍:

兩者均有慢性上腹痛,但消化性潰瘍以上腹部規律性、周期性疼痛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規律性並以消化不良為主。

3、慢性膽道疾病:

如慢性膽囊炎、膽石癥常有慢性右上腹、腹脹、噯氣等消化不良的癥關,易誤診為慢性胃炎。

4、急性胃炎:

應和早期急性闌尾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鑒別。

內鏡檢查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急性胃炎表現為賁門和胃體部粘膜的中性粒細胞浸潤。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縮(粘膜喪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賁門,伴有G細胞喪失和胃泌素分泌減少,也可累及胃體,伴有泌酸腺的喪失,導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內源性因子的減少。根據病史、體格檢查、臨床表現、胃鏡和病理學檢查,基本可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