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類檢測技術、設備器械及管理的發展,我國甲狀腺癌的診療有瞭長足的進步。2012年,我國首部《甲狀腺結節及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正式發佈,用於指導我國甲狀腺癌的規范化診療。本版以“甲狀腺癌規范化診療之指南解讀”為主題,邀請領域內專傢分從內外科治療角度對分化型甲狀腺癌(DTC)的規范化治療進行解讀。

五招助你自查甲狀腺癌

1、註意甲狀腺腫大的形狀。甲狀腺腫大的形狀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呈蝴蝶形,多見於地方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炎及部分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病人;另一類是在甲狀腺的某個部位出現一個圓形腫塊,多見於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腺瘤,也包括甲狀腺癌。

2、註意腫塊的大小。腫塊若呈彌漫性腫大或多發性結節性腫大,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一般良性腫瘤或囊腫的單個結節直徑多在2厘米左右;直徑超過2厘米時,應疑為甲狀腺癌。

3、註意腫塊的光滑度和軟硬度。用拇指及食指仔細觸摸腫塊表面。表面光滑一致者,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表面不很光滑者,由甲狀腺炎的可能性大;呈單個結節腫大,但表面光滑、均勻者可能為腺瘤;單個結節腫大,表現不光滑,呈實體感者,應疑為癌腫。

4、註意腫塊的生長速度。地方性甲狀腺腫大呈緩慢增大,病程可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之久;良性腫瘤及囊腫病程可為數月至數年;甲狀腺癌的腫塊增長明顯,速度較快,可在十幾天或一、二個月內明顯增大。

5、註意腫塊周圍是否可觸及淋巴結。若在甲狀腺周圍能觸摸到質地較硬的淋巴結,則應高度懷疑是甲狀腺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目前甲狀腺癌處理不規范

DTC頸部淋巴結清掃的個體化處理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甲狀腺外科 周樂 孫輝

DTC占甲狀腺惡性腫瘤的90%以上,其頸部淋巴結轉移有發生早、預後相對較好、中央區轉移率高等特點。傳統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內分泌治療、核素治療,其中甲狀腺切除手術和合理的淋巴結清掃術是治療關鍵,並決定瞭後續治療方案和隨訪策略。關於DTC頸部淋巴結清掃策略已有一些共識:cN1患者需要行頸淋巴結清掃術;建議對cN0的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行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2011年版美國國傢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或在有效保留甲狀旁腺和喉返神經情況下,行病灶同側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2012年中國版甲狀腺癌診治指南)。但cN0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預防性對側中央區或頸側區淋巴結清掃術,應強調個體化治療模式,通過影像學檢查、微創活檢獲取證據或綜合分析個體風險因素來決定。

目前,超聲、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學診斷技術為臨床頸部淋巴結的檢查提供瞭相對客觀的方法。頸部轉移淋巴結的影像診斷指征包括大小、邊界、回聲特點(密度)、內部結構、形態、數目及有無包膜外侵犯。頸部大部分區域的淋巴結可通過超聲完成評估,深部的氣管食管溝、咽後、胸骨後淋巴結需CT、MRI檢查輔助。對於影像學可疑的淋巴結可通過微創活檢(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聯合穿刺洗脫液甲狀腺球蛋白(Tg)檢測進一步確診。該方法創傷小、診斷快捷、準確率高,術前或術中實施均可。若行腔鏡下甲狀腺癌根治性手術,需在術前微創活檢排除側頸部淋巴結轉移。

由於絕大部分甲狀腺癌患者自然病程長,觀察不同手術方式治療患者臨床獲益的相關性研究時間跨度大,研究結果受不同因素影響的可能性增加。目前,尚無一個量化的甲狀腺癌淋巴結轉移風險因素綜合評價系統。但腫瘤浸潤甲狀腺被膜是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腫瘤最大徑與淋巴結轉移存在相關性、多灶性癌有更高的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發生率、T3~T4或中央區淋巴結陽性數量≥2枚是側頸部淋巴結轉移的高危因素等已被多項研究證實。

因此,甲狀腺病灶和中央區淋巴結的術中快速病理結果能提示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反映淋巴結轉移的風險度,為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個體化的信息。

綜合上述信息,對於臨床及影像學檢查未發現有淋巴結病變,但原發灶有較高轉移風險者,應行選擇性(預防性)頸淋巴結清掃術,可選擇功能性、區域性(擇區性)等改良術式,以求盡量減少術後的後遺癥和功能損害;對於原發灶轉移風險較低者,可不行頸部淋巴結清掃術而予觀察隨訪。另外,對於側頸部,主張陽性診斷結果優先,穿刺活檢或中央區淋巴結轉移陽性時方才考慮預防性側頸部淋巴結清掃,以減少對美觀和功能的影響;對於中央區,受腺體和骨性結構的影響,影像學和穿刺活檢診斷均受到限制,故主張高危風險因素優先,當有腫瘤浸潤甲狀腺被膜、多灶性、患側中央區淋巴結陽性數量≥2枚時建議對側中央區預防性清掃,以減少復發和再次手術時喉返神經、甲狀旁腺損傷的風險。

DTC的惡性度低,治療方式的選擇需兼顧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權衡患者的獲益與風險,在淋巴結清掃時進行更加個體化的處理,也希望更多前瞻性臨床研究的循證醫學證據不斷積累,為術式的選擇提供更科學的參考。

甲狀腺癌術後內科治療篇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關海霞

DTC雖然是“癌”,但其術後內科治療與其他許多惡性腫瘤截然不同。DTC細胞對化療藥物不敏感,因此,化療藥物極少用於DTC的術後治療。DTC術後的內科治療主要是指應用甲狀腺素進行促甲狀腺素(TSH)抑制治療,一方面補足患者甲狀腺術後缺乏的甲狀腺素,另一方面減少TSH對可能殘存的甲狀腺癌細胞的刺激,避免腫瘤復發或轉移。

2012年,我國相關學科專傢共同撰寫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指出,DTC術後TSH抑制治療的首選藥物是左旋甲狀腺素(L-T4)口服制劑。TSH抑制治療的最佳目標值應滿足:既能降低DTC的復發、轉移率和相關死亡率,又能減少外源性甲狀腺素過多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質量,推薦依據雙風險評估制訂個體化的靶目標。L-T4的起始劑量因患者年齡和伴發疾病情況而異。早餐前空腹頓服L-T4最利於維持穩定的TSH水平,每天隻需服一次。需要註意L-T4應與一些特殊藥物或食物間隔足夠時間:與維生素、滋補品間隔1h;與含鐵、鈣食物或藥物間隔2h;與奶、豆類食品間隔4h;與消膽胺或降脂樹脂間隔12h。在L-T4劑量調整階段,每4周左右測定TSH。TSH達標後,1年內每2~3個月、2年內每3~6個月、5年內每6~12個月復查甲狀腺功能,確定TSH維持於目標范圍。TSH抑制治療期間,當需要將TSH長期維持在低於正常水平或不恰當地過量應用L-T4時,可能引發治療的副作用,包括加重心臟負荷和心肌缺血(老年患者尤甚),引發或加重心律失常(特別是心房顫動);增加絕經後婦女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並可能導致其骨折風險增加。因此,TSH抑制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並堅持定期復查。

近年來,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索拉非尼和樂伐替尼在臨床試驗中表現出對晚期碘抵抗性DTC的療效,但此類藥物目前僅可在常規治療(手術、放射性碘、TSH抑制治療)無效且處於進展狀態的晚期DTC患者中考慮應用。

分化型甲狀腺癌的131I治療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陸漢魁

131I是碘的放射性同位素,除含有放射性粒子外,131I的理化特性及生物學特性與食物(及藥物)中的穩定性碘分子幾乎無差異。DTC細胞部分保留有正常甲狀腺濾泡細胞攝取碘的功能,131I被DTC細胞攝取和存儲,釋放中能β射線,形成直接電離輻射損傷,致癌細胞亡。131I也釋放高能γ射線穿透人體,該射線可體外探測並成像形成131I全身掃描圖(131I-WBS),依據131I-WBS可評估術後殘留甲狀腺組織及DTC轉移灶攝取131I的情況和131I在全身其他臟器的實時分佈。

與正常甲狀腺濾泡細胞相比,DTC細胞攝取碘(和131I)及利用碘的能力都有所下降。增加DTC攝取131I的有效方法是盡可能減少正常甲狀腺組織的容積,升高患者血TSH水平,同時減少患者體內穩定性碘離子的含量(如低碘飲食等)。

根據指南,大劑量131I適用於治療手術不能或不易切除的DTC局部病灶及轉移灶。131I治療DTC含兩層意義:一是先用131I消除DTC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簡稱131I清甲;二是清甲後,可多次階段性使用131I治療DTC轉移灶。131I重復治療的間隔期一般在4個月到半年。

131I清甲可消除術後殘留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使患者血液中的甲狀腺球蛋白(Tg)監測能較明確反映DTC的轉歸或及時發現復發。清甲後131I-WBS可發現有攝取131I的頸部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這些轉移灶可以被131I治療清除。不過指南也指出,131I清甲不宜作為極低危DTC術後的常規處理手段。

對不能手術切除的DTC局部浸潤或遠處轉移,131I有明確療效但個體差異顯著。部分患者可獲得治愈,另有許多患者的DTC病灶已失去攝碘功能,或病灶有攝碘但不能被消除(輻射耐受),對這些患者繼續131I治療無實際價值。相反,過多的131I治療所累積的輻射損傷可導致部分患者出現一些毒副反應。另外,應用131I治療技術要謹慎細致,須做好患者的輻射安全及醫療安全(如必須住院隔離和密切觀察)及公共輻射安全管理。

甲狀腺癌的預防

單純性的甲狀腺腫大者,部分有惡變的可能,因此,積極防治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是預防甲狀腺癌的重要措施。甲狀腺單發結節並發癌變者約有20%,結節性甲狀腺腫癌變者為5%,甲亢惡變者占2%,甲狀腺瘤也有惡變的可能。因此,對這些良性甲狀腺疾病采取積極的手術治療,也是降低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的重要措施。

現在大傢都知道瞭自查甲狀腺癌的方法瞭嗎,知道如何預防它瞭嗎?對於所有的疾病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日生活中有效預防它的產生,其次就是早診斷早治療。

什麼病因會誘發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可能與飲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飲食),發射線接觸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遺傳因素,或其它由甲狀腺良性疾病如結節性甲狀腺腫、甲亢、甲狀腺腺瘤特別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演變而來。甲狀腺瘤是甲狀腺疾病的一種,對人體的危害相當的大,那麼甲狀腺瘤的病因都有什麼,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如下知識: 甲狀腺瘤的病因是什麼誘發的?

導致甲狀腺瘤的病因有:

(一)遺傳因素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傢族史,而且往往合並有嗜鉻細胞瘤等閏,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二)碘和TSH 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傢,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傢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三)其他甲狀腺病變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

變與甲狀腺癌的關系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四)放射性損傷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溫馨提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是最高的,這種疾病的出現給患者的生活造成瞭嚴重的傷害。生活中要註意這種疾病的預防,積極預防甲狀腺癌是從根本上遠離疾病的根本。日常生活中應註意飲食習慣,註意多食用一些海帶、海蛤、紫菜、還有蝦皮之類的食物及采用碘化食鹽。要始終保持開朗的心態,心情愉快一些。這樣才能有益於預防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可怕嗎

甲狀腺癌大約占所有癌癥的1%,在地方性結節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甲狀腺癌特別是低分化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也很高。年齡調查發病率,男性中每年低於3/10萬,而女性確要高2~3倍,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癌年齡分佈亦異,乳頭狀腺癌分佈最廣,可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至百歲老人,濾泡狀癌多見於20~100歲,髓樣癌多見於40~80歲,未分化癌多見於40~90歲。

形成原因

甲狀腺癌的病因目前尚難肯定,但從流行病學調查、腫瘤實驗性研究和臨床觀察,甲狀腺癌的發生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放射性損傷: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特別令人註意的是,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成人接受頸部放射治療後發生甲狀腺癌的機會則不多見。

(二)碘和tsh: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傢,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傢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三)其他甲狀腺病變: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系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四)遺傳因素: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傢族史,而且往往合並有嗜鉻細胞瘤等閏,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相信大傢看瞭這麼多甲狀腺癌的資料,知道瞭甲狀腺癌瞭可怕瞭吧,不過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依然很難找到病因,不過現在的醫學技術已經可以治療瞭,隻要我們正確的認甲狀腺癌,要相信甲狀腺癌並不可怕,另外加上現在醫療技術,相信大傢最終會戰勝病魔的。祝大傢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