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發呆等。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那麼我們在秋季該註意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相關的知識吧。

秋季必不可少的幾種去火水果

1石榴

石榴中,每一百克可食用部分其所含的膳食纖維約為4.8克。區別於玉米等粗糧的是,石榴中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水溶性,在人體消化道中不會被酶所分解,可以吸水膨脹,從而大大增加瞭糞便的體積,既可以防止便秘,又能緩解腹瀉癥狀。同時,腸道中的細菌可利用這些纖維素進行發酵,產生B族維生素。此外,紅石榴中富含礦物質和抗氧化成分—紅石榴多酚和花青素,能夠減少體內自由基造成的氧化損傷,有利於美白、延緩衰老。

很多人覺得吃石榴是一件繁復的工程,但石榴盛產於秋季,為瞭其豐富的營養價值,不妨適時食用一些。石榴有明顯的收斂作用,能夠澀腸止血,加之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所以,特別適合口幹舌燥者、腹瀉者、扁桃體發炎者食用。但是,石榴這種收斂作用,對一些人來說就不太適宜,如感冒患者、便秘者、尿道炎患者、糖尿病患者、實熱積滯者。石榴吃多瞭,反而會加重病情。

另外,石榴皮有驅蚊功效,秋天蚊子多,您不妨用吃剩的石榴皮曬幹後或是洗幹凈直接用新鮮的皮泡澡,就可以天然驅蚊瞭。此外,新鮮石榴嫩葉還有明目效果,取30克新鮮石榴嫩葉,加水一碗,煎至半碗洗眼,能改善眼幹癥狀。

2柚子

據專傢介紹,每100克柚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僅為9.5克。這對於肥胖者而言,無疑是好消息。而醫學認為,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食物會使人體血糖和胰島素激增,從而引起肥胖,甚至導致糖尿病和心臟病。一般人每天食用量最好別超過200克,一天一大瓣即可。中醫認為,柚子性寒,因此,身體虛寒的人不宜多吃。

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在買柚子時要一看二聞三敲。看,最好選上尖下寬的標準型,表皮必須薄而光潤,色澤呈淡綠或淡黃,看起來柔軟、多汁的樣子;聞,熟透瞭 的柚子,味道芳香濃鬱;敲,即按壓敲打果實外皮,看它是否下陷,下陷沒彈性的柚子質量較差。剛采下來的柚子,味道不是最佳,最好在室內放置幾天。一般兩周以後,等柚子中的水分逐漸蒸發,味道就會變得越來越甜。

3山楂

山楂含鈣量在秋季水果中最高,每百克果肉中含鈣52毫克。孕婦和兒童對鈣的需求大,這兩類人群不妨在飯後吃點山楂。此外,山楂裡因含三萜類烯酸和黃酮類,也被稱為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小能手”。中醫認為,山楂味酸甘、性微溫,能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止痢降壓。生山楂還有消除體內脂肪、減少脂

肪吸收的功效,減肥的人可以多吃。

不過,吃貨們可別為瞭減肥而過量食用山楂,尤其是胃腸功能弱的人,長期吃生山楂可形成胃結石,增加發生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的風險。因此最好將山楂煮熟或泡茶吃。市民可以將山楂切成片,用開水沖泡,這樣可以大大稀釋山楂的酸味。除瞭泡茶,山楂還可以入菜吃,比如煮粥或者是做肉菜時,放5顆至8顆山楂,既能調味,又可以保證山楂的營養成分的吸收。

4 鮮棗

據瞭解,鮮棗相比其他秋季水果,多項營養元素含量均居首位,如維生素C、鉀、鎂等。維生素C可軟化血管、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和動脈硬化。同時,維生素C有助於阻斷致癌物質N-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從而降低瞭腫瘤的形成風險;鉀能增強肌肉的興奮性,參與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熱能代謝;鎂具有抑制神經的興奮性,參與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肌肉收縮和調節體溫的作用等。

不過吃貨們要註意瞭,鮮棗有健潤脾胃、養血、補氣的功效,氣血兩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適宜多吃,一天吃8個至10個即可。尤其是痰多和大便秘結者要謹慎食用,因為棗偏熱,會助火生熱。此外,鮮棗表皮堅硬,比較難消化,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糖分較多,含糖量超過20%,因此,腹部脹氣者、經期女性、胃病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都不適宜多吃。

秋季運動鍛煉

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期。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項目不宜過猛。

登山

登山是一項集運動與休閑為一體的健身養生運動。登高可增強體質,提高肌肉的耐受力和神經系統的靈

敏性。在登山的過程中,人體的心跳和血液循環加快,肺通氣量、肺活量明顯增加,內臟器官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登高還有助於防病治病。患有神經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壓、冠心病、氣管炎、盆腔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適當的登高鍛煉,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山林地帶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山河壯麗,陶冶性情,這樣宜人的環境怎能不利於健康!雖然登山的好處很多,但我們還是要提出登山的諸多禁忌與不宜,如什麼人不適合登山,登山應註意哪些事宜等。

冷水浴

秋高氣爽,氣溫、水溫、體溫比較接近。冷水對人體的刺激較小,所以此時最適宜開始冷水浴。冷水浴健身可以提高身體對寒冷的快速適應力,不易患因著涼而起的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同時冷水浴會促進皮膚與內臟間的血液循環,預防血管硬化及因此而引起的疾病,如冠心病及高血壓病等;冷水浴還能使內臟血管包括消化道血管內血流量增多,增強消化系統功能。

運動禁忌

秋日清晨氣溫低,鍛煉時不可穿單衣去戶外活動,應根據戶外的氣溫變化來增減衣服。鍛煉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因為人體在氣溫下降的環境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肌肉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運動器官調控能力下降,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鍛煉時,衣服不宜一下子脫得太多,待身體發熱後,再脫下多餘的衣服。鍛煉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著涼。

秋季養生五大防

1.防濕邪傷脾 俗話說,“秋瓜傷肚”。入秋以後繼續生食大量瓜果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夏令大量食瓜果雖然不至於造成脾胃疫患,卻已使腸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後再大量食瓜果,勢必更助濕邪,損傷脾陽,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腹瀉、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就隨之發生。因此,入秋之後應少食瓜果,脾胃虛寒者尤應禁忌。

2.防秋燥傷肺

白露過後,氣候逐漸變涼,一早一晚就更添寒意,如果這時再赤膊露體,就容易受涼,輕則易患感冒,重則易染肺疾。因秋氣主燥,燥易傷肺,如因著涼而使免疫力下降,無力抵禦外邪,則會出現肺及呼吸道疾病,如發燒、咳嗽等,若風邪侵犯經絡筋骨,使筋絡阻痹,還可出現四肢痹證。

3.防脾虛失聚

夏季天氣發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熱量供應不足。到瞭秋天,天氣轉涼,人們食欲大振,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還會積極地儲存禦寒的脂肪,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大增。“肥人多濕”,如果濕邪困脾,就會減弱脾的運化功能,造成脾虛失聚。所以,肥胖者在秋季更應註意減肥。應註意飲食調節,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品,如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並註意增加熱量的消耗。

4.防陽氣損耗

秋令時節堅持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內臟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部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然而,由於秋季早晚溫差大,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應防運動過度。秋天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做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輕松、平穩、緩慢、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果運動過度,則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所以,每次運動前還要註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5.防無病濫補

中醫歷來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應註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還要註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提倡食補。秋季食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如烏骨雞、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這些食物與中藥配伍,則功效更佳。

秋季幹燥皮膚嚴重缺水

1、補水要由裡而外

對於秋天的皮膚來說,補水是頭等大事,多喝水能夠從內到外緩解皮膚幹燥。一天不能少於1000毫升,但也不要超過3000毫升。

除瞭白開水外,秋天新鮮而豐富的水果也是抵禦秋燥的佳品。如雪梨、木瓜、蘋果、楊桃、紅棗、葡萄等應季水果,不但美味可口,還能滋陰潤燥,增強皮膚彈性。

2、保持環境潔凈濕潤

減少粉塵、動物皮毛、花粉、真菌等過敏原對皮膚的刺激,設法提高室內濕度,通常濕度保持在50°左右比較合適。

對於單純的季節性皮膚幹燥、瘙癢等問題,如果能做到以上四點,就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善甚至消除皮膚幹燥、瘙癢等問題。若有持續性或反復性瘙癢,則應及早到醫院皮膚科診治。

3、及時更換護膚品

秋天最大的問題是氣候幹燥、皮膚缺水,因此,護膚品也應該及時進行換季。很多MM在夏天時追求清爽,害怕肌膚油膩膩黏糊糊,而使用強力的清潔型潔面產品。入瞭秋,再繼續使用這類潔面產品就會造成油脂剝離過度,使得皮膚更幹燥甚至脫皮,應該更換成溫和的潔面用品。

化妝水也一樣,應該換成滋潤型的,而不是清潔爽膚型的,特別是含有酒精的化妝水更不適合。

乳霜乳液等基礎品也需要更換,原來什麼都不塗、信奉素面朝天的MM,最好能夠抹上乳液護膚。而原來在夏天使用乳液的,則應換上乳霜瞭。

4、註意飲食營養,由內養外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秋季燥邪當令,容易傷肺。治燥之法,以潤為貴。所以,解決皮膚幹癢問題應從養肺入手,多吃具有健脾潤肺、養血潤膚功能的食品,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多吃滋陰養肺的水果,如梨、楊桃、哈密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如胡蘿卜、油菜、禽蛋等,使皮膚得到潤澤。

秋天天氣幹燥養肺防秋燥

朱啟堂醫生告訴記者,“秋天天氣幹燥,空氣中含水量降低,人體也特別容易失去水分,人在秋天特別容易感受燥邪而發生秋燥,極易傷人肺的臟氣功能,從而引發上呼吸道疾病。在秋季養生中,專傢提倡,早睡早起、收神“蓄陰”;飲食清潤,補益“滋陰”;適量運動,內斂“護陰”;適當秋凍,防病“養陰”;巧用藥物,辯證“補陰”的理論。

防秋燥可以喝一些以百合、雪耳、生地、熟地等這些潤肺養肺的材料的湯水,如煮一些天葵瘦肉湯、川貝瘦肉湯、冬瓜、綠豆湯、川貝雪梨燉冰糖、白菜燉豬肺、南北杏川貝燉瘦肉等,都可以在秋天適當多喝。中醫認為,解除秋燥多用潤法。根據五行五色的道理,秋季要多吃白色食物,如煮冬瓜湯、蓮藕湯、白蘿卜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水果方面,可以選擇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密瓜等;另外,張仲景提出“秋不食肺”,秋天以不吃豬肺、牛肺、羊肺為好。秋季應盡量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

膳食養生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在中醫學裡,人被分為氣虛、陰虛、濕熱、特稟、氣鬱等十種體質。中醫講究以人體論調,什麼體質的人該喝什麼湯不一樣,體質不同的人,保健方法也不一樣。膳食養生,多喝秋燥湯水具有普遍性。對於一些出現病理體征的人應該及時找一些有資格、經驗的醫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