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有研究表明長期使用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可增加患血液系統腫瘤(俗稱血癌)的風險。撲熱息痛,正是我們所熟悉的感冒藥、退燒藥、止痛藥中的主要成分。這不禁使人擔憂,增加癌癥風險不就說明這藥很危險嗎?退燒藥致血癌可信嗎?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

爸媽而言,最方便且迅速的是退燒藥的使用,而每位寶寶傢裡確實都必須常備退燒藥以因應不時之需,免得臨時半夜發燒束手無策。退燒藥的使用是有技巧和原則,何時用、怎樣用,平時宜有正確觀念,才不會效果不佳或甚至退燒失控。

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一般以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寧滴劑等級,阿斯匹靈錠劑退燒效果也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阿斯匹靈可能引發雷氏癥候群,不宜使用。

栓劑用來塞肛門,由直腸吸收,效果快速,小孩拒絕吃藥時也能退燒,非常方便,但用量寧取少量,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體溫陡降,或是反覆刺激肛門,造成腹瀉。打退燒針,是最不安全的,有的孩子甚至過敏休克。退燒的方法很多,一定可以降溫,傢長不必一時性急,因小失大。

另外,不同的退燒藥最好不要隨意的互相並用,因為劑量不好控制,還是單獨使用比較安全。還有,退燒藥也不可多服幾次或將劑量增加,以加強退燒的效果。千萬要記住,“藥也是毒”的道理,任何藥物(包括退燒藥)都有它們一定的用法,吃多瞭即會產生毒性。許多父母因愛兒心切,而把過多的退燒劑給幼兒服用,但卻沒退燒,反而燒得更厲害,因為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讓體溫升高。

退燒藥致血癌可信嗎

此前,科學傢已經進行瞭若幹有關撲熱息痛和其他解熱鎮痛藥與血液系統腫瘤關聯的研究。一些研究顯示出瞭長期使用撲熱息痛增加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系統腫瘤的跡象,另一些則認為這種影響微乎其微。因為結論有分歧,再加上研究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學術界對此一直沒有定論。

此次新聞報道的是一項剛剛公佈的大型回顧性研究,研究納入瞭6萬多名受試者,樣本量足夠大,研究方法也是廣受認可的,因此結果較為可信。研究結果顯示,在每周使用撲熱息痛4天以上,且使用超過4年的人群中,血液系統腫瘤的總發生率有顯著增加,與不使用藥物的人群相比風險增加可達近兩倍,可以說這種風險極有可能存在。不過,最終確定結論還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那麼,這個風險又究竟有多大呢?首先大傢應該註意的是,在研究的結論中,隻有長期頻繁使用撲熱息痛(每周>4天,且使用>4年)才會顯著增加罹患血液系統腫瘤的風險。如果隻是臨時使用幾次,風險並沒有增加。而且,長期大量使用撲熱息痛雖然使患血液系統腫瘤的風險增加瞭兩倍,但其絕對發生頻率並沒有增加太多。各種血液系統腫瘤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大多在十萬分之幾,在此基礎上加倍,發生率至多是十萬分之十幾,離“吃藥就會得癌癥”還差得很遠。

也就是說,撲熱息痛導致血液系統腫瘤的風險確實存在,但並不像大傢想象的那麼可怕。撲熱息痛隻有在長期大量使用的時候才會造成血液系統腫瘤的發生幾率上升,而且上升幅度不大。隻要避免長期使用,這種藥物依然很安全。

其實,即使不考慮血液系統腫瘤的問題,長期使用解熱鎮痛藥也會帶來不少健康問題,比如消化道潰瘍、腎病、肝臟損傷等。因此,對這類藥物切不可過分依賴。如果用藥之後發熱或疼痛仍不見好轉,或者反復發作,就應該及時到醫院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退燒藥使用需註意三大禁忌

一怕重復用藥、人們都知道服藥量越大對肝腎損害的風險越高,卻可能忽視瞭同類藥一起用也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對乙酰氨基酚、佈洛芬、阿司匹林等,這些藥物化學結構相似,同時服用兩種藥,相當於加倍服用一種退燒藥,很容易出現問題。

而且市場上以上述藥物為主要成分的藥品有數十種,因此,選擇藥品時,一定要避免混用含以上藥物成分的藥品。退燒藥最好隻用一種,而且連續服用最多3天。很多老年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冠心病,再服其他退燒藥時,一定要咨詢醫生,否則可能傷害腎臟。

二怕酒、酒喝多瞭傷肝,退燒藥也可能傷肝,二者相加,肝臟的負擔肯定會加重。同時,胃黏膜也會受到直接傷害,可能出現胃出血、潰瘍等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特別要提醒慢性疼痛患者,喝藥酒時千萬別吃解熱鎮痛藥。

三怕咖啡、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患者喝瞭數杯咖啡後再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會大大提高該藥物對肝臟的損傷程度。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能使對乙酰氨基酚在肝臟內產生的有害代謝物——“N-乙酰基苯醌”的毒性增強3倍,從而放大對肝臟的傷害。

退燒藥對人體的副作用

據專傢介紹,退燒藥是一種可以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借助於出汗等過程使散熱增加,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產熱減少的藥品。

它能有效地控制發燒,使體溫降低,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發熱的原因。發燒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之一,治療發燒不論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燒藥是不行的。退燒藥有毒副作用

退燒藥很常用,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見的。諸如藥疹、胃腸道反應、血液系統反應及對肝腎功能的損害等,尤其是當久用或過量使用此類藥物時,毒副作用更加顯著。因此,退燒藥必須慎重使用,基本原則應該是能不吃就盡量不吃。傢庭用藥有原則

1.病因不明不用藥。對病因不明的發熱不能亂用退熱藥,尤其在發熱初期時更不能亂用,以免因用藥幹擾瞭發熱原有規律而引起誤診。

2.短期低燒免用藥。低燒通常指體溫在38.5℃以下的發燒,這種體溫升高在小兒幾乎看不出有什麼異常,在成人則往往已經引起明顯的不適反應。

3.暴發高燒慎用藥。當病人體溫顯著升高達40℃左右時,使用退燒藥必須慎之又慎,對此類病人必須減少每次藥量、謹慎用藥。

4.小兒發燒早診治。兒童不同於成人,其對一般低燒的反應往往不明顯,但其體溫升高快,往往下午還好好的,入夜卻驟起高熱。因此,對小兒發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即使是低燒也應及時就診,並須配備一些臨時使用的退燒藥,以免夜裡驟起高燒時手足無措。

吃瞭退燒藥手腳冰涼如何退燒

發熱是體溫的升高,機體本身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襲, 適應內外環境溫度變化,保護機體的一種生理性防禦反應,發熱僅僅隻是一個癥狀,37.5~38℃為低熱,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0.4℃,超高熱≥40.5℃。

小孩子因為在長身體的時候,整個機體的生長發育都比較快,會產生熱量,這些熱量光靠本身的排汗、呼氣時的散熱可能還不夠,所以小孩的體溫比大人的可能稍微高一點,37.5度以下都不算發熱。

如果遇到發熱瞭,如何來退熱?退熱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所謂物理降溫就是指不用藥的,不管是低熱或者高熱,我們都建議選用熱水擦浴,用40度以上的熱水,手摸上去稍微感覺有點熱瞭,這個溫度正好。

擦浴時最好到皮膚微微見紅,皮膚下面的毛細血管張開瞭,血流增加瞭,就可以散熱,把身體裡多餘的熱量帶走,就起到瞭有效的退熱效果。

一般高熱或者超高熱的時候,可以用冷毛巾在額部敷一敷,市面上買的退熱貼也可以選用。超高熱的話,我們在醫院裡會使用冰帽、冰枕來保護腦子,不是作為退燒用的。

現在不建議用酒精退燒,因為它通過皮膚,在酒精揮發的時候帶走瞭一部分熱量,但皮膚表面會通過皮膚把酒精吸收進去一部分,增加肝臟負荷,對人體沒有好處。

什麼時候可以用藥物降溫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38℃以上可以選用退燒藥。一般我們醫生會建議超過38.5℃,或39℃以上再用退燒藥。

一般低燒不要用藥,用溫水擦浴即可。那麼傢長在孩子體溫高的時候可以選用哪種退燒藥?現在市面上可以選用的退熱藥有很多,這裡介紹一下我個人用的比較多的退熱藥,建議可以去藥店購買及在傢中備用的:泰諾林退熱滴劑、美林、恬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