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癥狀;二是嬰兒胃腸道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寶寶吐奶怎麼辦?如何預防寶寶吐奶?一起來看下。

寶寶吐奶的原因

新生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後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瞭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

吐奶的原因:寶寶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瞭。

寶寶吐奶的分類

寶寶吐奶的情況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其原因和表現的形式各有不同。

· 生理性吐奶

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越小的寶寶越容易出現,尤其是新生兒。嬰兒時期,寶寶的消化道還沒有發育完善,賁門處也比較寬,喂奶時吸入的奶水和空氣不能被正確地分配到該去的管道,因此容易出現吐奶現象。進入胃裡的空氣在寶寶吃完奶後會上升,最終被寶寶嗝出,因此小部分奶水也會在此時被吐出來。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吐出的奶汁量較少,吐奶後寶寶會感到比較舒服。

另外,寶寶的胃部容量是非常小的,媽媽們如果給寶寶喂瞭很多奶,也容易造成奶水回流,引起寶寶生理性吐奶。而隨著寶寶逐漸發育,這種現象會在大約半歲之後逐漸消失。

· 病理性吐奶

顧名思義,是指在某些病癥狀況下寶寶出現的吐奶現象,任何年齡段的寶寶都有可能出現病理性吐奶。這種吐奶的狀況會比較猛烈,也有可能將胃酸一並吐出,媽媽們能聞到寶寶的嘔吐物裡有酸臭的味道,而且寶寶會表現得非常難受。病理性吐奶的寶寶不能當作一般吐奶的情況來處理,找出病因從根源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寶寶吐奶怎麼辦

1.拍嗝法

寶寶的月齡滿3個月後就可以開始豎著抱瞭,對於這樣的寶寶,拍嗝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吐奶。喂完奶後,媽媽們可以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寶寶的頭靠在你的肩膀上,並輕輕拍打背部。等寶寶打出嗝來之後,讓寶寶保持這個姿勢休息一會,再將寶寶放下來。打嗝標志著寶寶胃裡的空氣被排瞭出來,之後再躺下,寶寶的吐奶現象會變得很輕,甚至不吐奶。

2.少吃多餐法

如果媽媽們不確定寶寶的食量有多大,建議給寶寶少吃多餐,減少每次喂奶的量,增加喂奶次數。如果寶寶不哭鬧,說明他們並沒有感覺到餓,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3.按壓乳房法(針對母乳喂養的孩子)

有的媽媽乳頭的出奶孔比較大,或部分寶寶天生喝奶比較急,喂奶時容易吸入較多的空氣,會嗆著或者吐奶。媽媽們可以用手指有節奏的按壓乳房,減緩出奶量,控制寶寶的吸奶速度。如果給孩子喂的是配方奶,媽媽們可以考慮更換出奶量小一點的奶嘴。

4.改變沖奶方式法(針對喝配方奶的孩子)

這個方法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有些的寶寶來說,把奶粉沖稠一點或許會緩解吐奶的癥狀,但是對他們的消化功能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爸爸媽媽們要謹慎選擇。

如何預防寶寶吐奶

一、選擇適合大小的奶嘴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瞭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二、註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三、喂奶中以及吃飽後註意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瞭。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四、喂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鐘,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減少嬰兒吐奶的方法

1、適量喂食,切勿過多。

2、少量多餐,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

3、每次喂奶中及喂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4、喂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

5、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在喂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在喂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也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