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準媽媽們最怕的就是餓著肚子裡的小寶寶瞭,擔心他們營養不良、長得不夠健康。但是要如何知道在媽媽肚子裡的寶寶的體重是不是剛剛好呢?為瞭一掃準媽媽的擔憂,接下來就要為你揭開胎兒體重的秘密!

胎兒的體重要不要控制?

一、體重增長過快

有些孕婦在懷孕初期妊娠反應比較強烈,不管看見什麼都吃不下去,就算勉強吃進一點,過不瞭兩分鐘就吐得一幹二凈。一段時間過後,妊娠反應慢慢消失,孕婦胃口漸漸地好起來。為瞭生一個白白胖胖的寶貝,這一時期孕婦就會盡量多吃營養品,吃起東西來也沒有什麼顧忌瞭。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食量也逐漸增加,傢人更是在菜肴的色香味上下足工夫,做出的飯菜鮮美宜人,真的讓人吃飽瞭還想吃。結果孕婦的體重迅速上升,甚至吃成瞭大胖子。

要知道,孕期營養貴在平衡合理,並非是吃得越多越好,吃越多營養品越好。吃得胖並不等於健康,恰恰相反,過度肥胖會危及母子健康。孕婦過於肥胖,對胎兒和自己都不利,應及早通過調整飲食來控制體重的增長。一般妊娠全程應增加體重12公斤左右,孕中、後期每周增重應當不少於0.3公斤,不大於0.5公斤。孕婦體重過大,容易發生妊高征等疾病,新生兒體重過大(出生時體重大於3.5公斤左右)難產的幾率也較大。

調查發現,妊娠20~30周孕婦體重增加7.5~9.1公斤,胎兒死亡率可增加1倍;體重增加9.1公斤以上的孕婦,胎兒死亡率增加3倍。有關專傢指出,肥胖的孕婦易打鼾,而天天晚上睡覺時打鼾,對孕婦自己和胎兒都不利。尤其是在孕後期,孕婦打鼾引起的缺氧會誘發或加重妊娠期並發癥,影響胎兒發育。據歐美國傢的研究顯示,妊娠晚期打鼾者約有10%發生先兆子癇,而未打鼾的孕婦僅占4%。

若孕期正常,從妊娠5個月起,孕婦體重增加較明顯,不過平均每星期體重增加不應超過0.5公斤。若孕婦體重的增加每星期超過0.5公斤,就被視為體重增長過快。

胎兒的體重如何才能知道?

胎兒體重標準與否要跟相同周數的胎兒相比

胎兒的體重是不是標準,是以什麼作為指標的呢?又是跟誰相比呢?婦產科主治醫師賴宗炫解釋,媽媽肚子裡寶寶的體重,是跟相同周數的胎兒相比。假設一位孕婦懷孕28周,如果想要知道她的寶寶體重是否標準,就要集合同樣懷孕28周的準媽媽們,在這一群孕婦中求出肚內胎兒體重的平均值,再來比對這位孕婦跟這個平均值相差多少,因此,懷孕的周數不同,就會出現不同的平均值。

根據醫學界研究,懷孕中、後期胎兒的體重主要由三大參數綜合而來。

(1)頂骨徑(BPD)

(2)腹圍(AC)

(3)大腿骨長度(FL)

賴宗炫醫師說明,頂骨徑並不是頭圍,而是位置約靠近太陽穴,骨頭兩側頂骨徑的長度;腹圍要測量胎兒肝臟及胃部所在同一平面的腹圍;而大腿骨在超聲波上看來,形狀則像小狗愛吃的骨頭,準媽媽們可以通過超聲波的顯示畫面仔細觀察。

這三個參數分別隨著懷孕周數而增加,因此綜合之後可以得到一個預測胎兒體重的公式。

胎兒的體重與周數成正比

然而,要把全世界不同懷孕周數的孕婦集合起來,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要估計肚子裡寶寶的體重,都采用統計的方式測量。賴宗炫醫師舉例說明,醫師利用超聲波分別測量5000名懷孕20周、24周及28周的孕婦,測量她們肚子裡的寶寶的體重參數之後,再繪制以橫軸(X軸)為周數,縱軸(Y軸)為體重的相關曲線圖,從這張圖表中,就能很清楚地觀察到,胎兒的體重是與懷孕周數成正比的,並成正相關上升。

預設體重(EBW)=雙頂徑所占的比重×雙頂徑(BPD)+腹圍所占的比重×腹圍(AC)+股骨長所占的比重×股骨長(FL)±15%誤差值

預測體重的落差范圍

產前利用超聲波預估胎兒體重,嚴格來說是體重落點的預測,所以一定會有誤差。目前來說,合理的誤差約為估計值的±15%,假設估計的體重為2 000克,那麼胎兒的體重落點應該在1 700-2 300克,所以寶寶出生後的體重隻要落在這個范圍之內,就算是估計準確。

腹中胎兒生長和出生體重新標準

準媽媽腹中胎兒在不同孕期的生長指標是否達標?醫生判別胎兒體重是否正常,其標準是什麼?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環境與兒童健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張軍教授與國際同行共同研究,提出一項新的用來評估胎兒生長和出生體重的通用標準。5月27日出版的《柳葉刀》雜志刊登瞭這一研究的論文,並評述該研究“極具廣泛的應用價值”。

運用這種方法,將某國或某人群足月正常出生新生兒的簡單數據輸入編制的程序,即能產生適合於該國或該人群的胎兒生長標準,並且比其他現有測量方法更能準確應用於全世界各類人群。張軍和他的國際同行利用2004年~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孕產婦和圍產期保健的全球調查數據(涉及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24個國傢的237025名出生嬰兒),驗證瞭這種方法的科學性。

胎兒生長遲緩被認為是新生兒死亡和殘疾風險增加的危險因素,甚至與行為障礙、肥胖、心臟疾病、高血壓和以後的糖尿病相關。為胎兒生長異常(即胎兒生長過慢或過快)制定一個適用於不同國傢和不同產婦人群的全球性標準,至今仍然是一個挑戰。

據介紹,目前國際上3種最常用的測量胎兒生長的工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一是以出生體重為參考標準,容易忽視早產嬰兒很有可能的生長遲緩;二是采用超聲的參考標準,這些參考標準數據主要從歐美的白人婦女獲得,並不適用於所有人群;三是考慮產婦和胎兒特點的個性化參考標準,涉及眾多因素,操作性不強,難以在臨床推廣。

據瞭解,研究者將這一新的全球性參考標準與基於超聲的胎兒體重和個性化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對小於胎齡兒的不良預後風險進行瞭評估。研究發現,這種新的通用參考標準比胎兒體重參考標準和個性化參考標準能更好地預測不良圍產預後,並且使用更加簡單。該方法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尤其對資源缺乏的國傢和地區,將對提高圍產醫療的質量起到積極的作用。

胎兒在腹中做這8件事

1.安靜悠閑地睡覺

其實,在漫長的十個月裡,胎兒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胎兒的四周都是昏暗的,他常常緊閉著雙眼,伴著母親的心跳聲就睡著瞭。胎兒睡眠可分為安靜型和活動型。在整個孕程裡,安靜型睡眠約占20%,活動型睡眠占60%~70%,剩下的為清醒的時間。活動型睡眠下的胎兒會有伸腰、動手、動腳的不自主運動,約會持續四十分鐘,這時,媽媽隻要搖一搖身體,他就會被震醒;安靜型睡眠下的胎兒沒有明顯的胎動情形,心跳也較為平穩,持續時間約為二十分鐘,這時候的他是不容易被吵醒的。

2.遊泳和活動筋骨

隻要不睡覺的話,他就是一個精力充沛、調皮好動的小傢夥,到處遊走、活動筋骨、吸手指、甚至是啃自己的小腳丫……其實,在還不能稱為“胎兒”時,他就開始在媽媽的子宮內四處遊動瞭,這種漫無目的的遊動沒有什麼姿勢可言,像隻悠閑的小海馬。這一活動從胎寶寶6周大一直持續到懷孕後期,直到他的個頭大得不能漂浮在羊水中才算結束。他能自由地移動胳膊,彎曲手指和腳趾,還能彎曲、伸展並轉動手掌、手腕、雙腿和腳趾。到瞭懷孕後期他的骨頭變得越來越硬後,他會常常翻身,亂踢一通,還能握手、張開手,孕媽媽會感到胎兒在腰的兩邊滑動。這都是胎兒在活動筋骨、做運動。

胎動的四種模式

從理論上講,寶寶的胎動一般有四種模式,具體如下:

1.全身性運動:整個軀幹的運動,例如翻身。這種運動力量比較強,而且每一下動作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為3~30秒。

2. 肢體運動:伸胳膊、扭身子等,每一下動作持續時間一般為1~15秒。

3. 下肢運動:也就是我們常常感覺到的寶寶的踢腿運動。這種動作很快,力量比較弱,每一下胎動持續時間一般在1秒以內。

4. 胸壁運動:比較短而弱,一般媽媽不大容易感覺得到。

3.打哈欠、吞咽和吮吸

懷孕11周時,腹中的胎兒發生瞭很大的變化。他的心臟開始向所有內臟器官供血,並通過臍帶與胚胎進行血液交換。這是胎兒身體成長的重要裡程碑,同時他也學會瞭一些新的本領——打哈欠、吸吮和吞咽。

胎兒打哈欠如同我們一樣,把嘴張得大大的,但他是不是也是因為困瞭、累瞭才打哈欠我們就不得而知瞭。胎兒的營養通過臍帶傳遞,他的吞咽對於營養供應沒有太大意義,隻是羊水的一種循環。羊水成為胎兒口中進進出出、吞咽玩耍的玩具,也許就像我們吹泡泡那樣其樂無窮吧!

吸吮手指是胎兒的一種本能,不僅為他出生後的第一餐做好瞭準備(新生兒接觸到乳頭時馬上就知道該如何吸吮,吸吮反應是嬰兒最重要的生存本領之一),而且幫助他發現身體上有趣的東西,如皮膚的感覺和拇指的大小。因此,胎兒在子宮內吮拇指的行為也是探索世界的開始。

4. 玩轉臍帶

除瞭睡覺,胎兒是很喜歡玩的,不過在媽媽的子宮內,他並沒有什麼玩具,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臍帶。它本是媽媽給胎兒輸送營養的通道,而胎兒就順便把它當成瞭“玩具”,圍著臍帶轉圈,抓著臍帶把玩。玩累瞭他就歇一歇,精神頭兒足瞭就越玩越起勁,可他不知道危險就潛伏在這,有些胎兒就在這玩轉中被臍帶纏繞而發生危險。

5.打嗝

胎兒會打嗝?聽著好像是笑話,但確實是這樣,孕媽媽在懷孕後期會發現胎兒有節奏的胎動,一天會出現好幾次。從醫學角度解釋說,這是寶寶在吞咽羊水時發出的聲音,也是他在“練習”呼吸動作,讓肺能快一點發育成熟,所以胎兒的打嗝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嗝。

6.撒尿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會不會撒尿呢?很多人對此都不是特別清楚。研究表明,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其實是會撒尿的。胎兒在子宮裡一天天地成長,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吞咽羊水。研究專傢認為,胎兒撒尿本身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一個功能。如果胎兒隻是吞咽羊水而不向外排出,那就好比往一個氣球裡不停註水,最終會被撐爆。從妊娠中期以後,羊水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胎兒的尿量。因此,胎兒不撒尿肯定是有問題的。如果你的羊水比正常要少,就要考慮胎兒的腎臟特別是泌尿系統是否有問題。

7.感受外界的光線

很多人認為,腹腔裡的子宮沒有任何光線能夠透入。因為,除瞭羊水之外還有一層絨毛膜、子宮壁及腹壁,生活在羊水裡的胎兒眼前是一片黑暗,什麼也看不到。研究表明,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並非什麼東西也看不見。在妊娠第2個月時,胎兒的眼睛已經開始發育瞭,第4個月時對光線已經十分敏感瞭。研究專傢還發現,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們隻能看到30~40厘米之內的物體,而這恰恰與胎兒在子宮裡的位置長度相似,表明剛剛出生的嬰兒還保持著子宮內生活的習慣。所以,天氣好時孕媽媽多到外面散步,讓胎兒“看”一下外面的世界。

8.聽外界的聲音

胎兒非常聰明,在他24周大時,就已經能分辨出來自外界和媽媽身體內部的不同聲音,所以孕媽媽要盡可能地和寶寶說話,並試著拍拍肚子,如果能放點優美的音樂就更好瞭,因為胎兒聽到後心率會加快,還能隨著音樂的節奏而移動。

通常情況下,胎兒的聽覺在32~35周就會迅速敏銳起來,此時,他會把頭轉向某一個聲源。對胎兒最有吸引力的是媽媽的聲音,因此新生兒能夠從所有人中辨認出媽媽的聲音。如果孕媽媽每天聽同一首樂曲,會對胎兒成長發育更有益。

腹中胎兒最怕啥

1.生病:孕婦一人生病,母子兩人受害。尤其是孕婦患風疹、病毒性肝炎、巨細胞病毒感染、腎炎等疾病,會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及胎兒畸形。

2.濫用藥物:許多藥物會經媽媽的血液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甚至引起胎兒畸形。其中尤以一些抗生素、解熱鎮痛藥、催眠藥、抗癌藥等對胎兒危害最大。

3.心情不暢:如果孕婦長期精神憂慮、苦悶,不僅對胎兒發育不利,而且還會影響到胎兒出生後生理、心理及智力的發育,並會使孩子在出生後具有遺傳性焦慮。

4.酗酒:酒精會通過母血進入胎兒體內,對胎兒造成損害,甚至引起早產、流產、死胎和胎兒畸形,還會影響孩子出生後的智力發育。

讓胎兒的頭腦發育得更好,這是“胎教”的一個重要課題。瞭解影響胎兒智力的因素,讓我們的寶寶從胎兒開始,就贏在起跑線上。

5.吸煙:或許覺得吸煙對女性來講是一種時髦,或許是為瞭減輕工作中的壓力,如今不少年輕女性都抽上瞭煙。然而,英國科學傢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母親吸煙對孩子肺部產生的影響將是永久性的。

上海萬豪醫院田主任介紹:孕婦吸煙除影響自身健康外,煙霧中的有害物質還可通過血液進入胎盤,禍及胎兒,易造成早產、流產、死胎、胎兒畸形及各種圍產期並發癥。

6.接受X線檢查:孕婦如隨意接受X線檢查,不僅對自身有危害,而且由於X線的“電離作用”和“生物效應”,還可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流產、早產、死胎和胎兒畸形。

7.性生活不節制:隻要是身體健康的準爸爸、準媽媽,懷孕期間仍然可以進行正常的性生活。但一般會有兩大顧慮:

●高潮時的子宮收縮可能造成流產或早產;

●由於陰莖插入而造成細菌感染。

所以,若出現以下可能危及準媽媽及胎兒的健康與安全時,就必須暫時停止性生活:孕婦在孕早期(頭3個月)和孕晚期(後3個月,特別是臨產前1個月),如果性生活不節制,可引起流產、早產或宮內感染。

8.玩寵物:孕婦經常玩貓、狗等寵物,極易感染弓形蟲病,而孕婦感染弓形蟲後,可造成胎兒先天性感染,引起流產、早產、死胎或胎兒畸形。

9.不按時做產前檢查:孕婦隻有按時進行產前檢查,才能發現自身及胎兒的異常,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