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對人體有利也有害。發熱時表明人體免疫功能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愈,而且發熱也是疾病的一個標志,因此,體溫不太高時可以選用適量解熱鎮痛藥物,但如體溫超過40℃則可能引起驚厥、昏迷,甚至嚴重後遺癥。故應及時應用退熱藥。發燒時需要吃退燒藥嗎?感冒發燒怎麼辦 ?一起來看下。

發燒多少度才要吃退燒藥

要點1:高於38.5℃才需要吃藥

38.5℃?沒錯,當腋下溫度高於38.5℃才需要吃藥哦。這裡特意強調下是腋下溫度哈,口腔溫度、耳溫和肛門溫度就不是按這個算瞭。記住這個溫度前,先要回顧下常識,腋下溫度超過37.2℃才算發燒。和睦傢藥師冀連梅在其微博和文章中都曾提醒說,“腋下溫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精神狀態尚好,學習、工作未受影響,沒必要用藥。此時,可用物理降溫方法,包括洗溫水澡或用溫水浸過濕熱的毛巾擦拭身體。”此外,有醫師表示,如果超過38.5攝氏度,在吃退燒藥的同時物理降溫,能減少藥物用量。但如果體溫超過39攝氏度或使用退燒藥2—3天仍不能控制,應盡快去醫院就診。

如果體溫降到38.5℃以下時,機體的自身免疫保護機制得到恢復,可通過物理降溫措施調節。此時停藥還可減少藥物對身體的損傷。

要點2:普通發熱隻用一種

不管你有多想快點好,也別輕易把兩種退燒藥一起吃。為什麼?因為他們基本都是一樣一樣的啊。目前,常用的非處方解熱鎮痛藥幾乎都屬於一類--非甾體抗炎類。而這一類裡有兩種最常用:“對乙酰氨基酚”和“佈洛芬”。仔細看看感冒藥的說明書基本就明白瞭,不管它叫泰諾林、必理通還是撲熱息痛,他們其實都是“對乙酰氨基酚”。這樣的話,不管你用哪種,本質上都是在用“對乙酰氨基酚”。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如果你同時還要吃感冒藥就更需要好好看看說明書,很多的復方感冒藥中也都有“對乙酰氨基酚”哦(如白加黑和日夜百服寧),真是會一不小心就吃過多瞭藥的節奏。前面舉得例子都是對乙酰氨基酚,佈洛芬的情況兩個字概括:同上。

隻有在高燒持續不退的情況下,需要考慮進行“對乙酰氨基酚”和“佈洛芬”兩種藥的交替使用。而這種情況最好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進行。

要點3:最多服3天

這是避免不良反應的又一原則。一方面,解熱抗炎藥隻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多用無益;另一方面,感冒引起的體溫升高通常持續2—3天(也有說法是3-5天),如果超過3天,病情可能變得復雜,最好到醫院就診。

要點4:退燒藥隻是緩解癥狀

使用退燒藥隻是緩解發燒這一癥狀,不能治療引起發燒的感染本身,不是說退燒就是疾病好轉哦。如果是細菌等病原體引起的感染,請及時看醫生。

感冒發燒怎麼辦

一、飲食應溫和、清淡、好消化;忌生冷、油膩、酒肉、高蛋白及過甜、過咸食物;飲食七八分飽或暫時一兩頓不吃飯。這可能與很多人的認識恰好相反,多數人覺得生病瞭,要吃“好的”,可是肉、蛋、奶等“有營養”的東西屬於食物中的“補品”,而感冒發燒多是急性實證,要盡快宣通清泄,吃“好的”猶如“火上澆油”,會加重病情或使感冒復發。溫和清淡好消化的飲食則利於減輕脾胃負擔,促進消化功能恢復。另外要多喝溫開水,多排尿,既有利於防止發熱傷津,又起到加快代謝、排出“毒素”的作用。

二、保持大便通暢。肺與大腸相表裡,大便通暢利於肺氣宣降,盡快恢復正常。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用中藥湯劑直腸滴註的方法一舉兩得,既能使中藥通過腸道盡快吸收,又能使大便盡快排出。胃腸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腸道幹凈,再加上脾胃消化功能恢復可消除生痰之源,肺氣清靈則感冒易愈。如沒條件進行中藥直腸滴註,可以繞臍順時針揉腹數百下,也可起到通便作用。

三、刮痧拔罐、搓揉背部及手指肚。感冒時在脊柱兩側(膀胱經),從上(大椎穴之上)往下(至腰部),先刮痧,再拔罐(火罐最佳,其次為真空氣罐),每次留罐15分鐘,連續拔2~3次。無論風寒風熱還是內熱外寒型感冒,均可使用,尤其是對外感風寒(不出汗、頭身痛、鼻塞、流清涕為特征),可起到立竿見影效果。對於孩子(10歲以下)不便拔罐的,可用手反復搓揉背部正中及手指頭肚,至局部發熱或潮濕有汗出。

四、用生薑10片(也可加一把艾葉)煮水泡腳或洗澡,至身熱或微汗出,可祛散風寒、通暢經脈,又不至於加重咽痛等“上火”癥狀。

五、生薑3片、蔥白3段(1段1寸,或帶蔥根),洗凈煮水喝,起去風寒作用,用於沒有嗓子疼的感冒。若有嗓子疼,則不用。

六、蘇葉、薄荷、辛夷花各10g,去掉梗莖,縫入佈袋中,置於帽內,正好戴在孩子頭頂囟門處,適合3歲以下孩子,起祛風寒、通鼻竅的作用。

七、凡是孩子發燒,先摸額頭和背部,看是否有汗出,若無汗,那一定是寒氣閉表,要用發汗解表的方法祛風寒(以上三~六條均可應用)。傢長應情緒穩定,切忌病急亂用藥,不可隨意用抗生素甚至激素(強的松、地塞米松等),否則,傢長心裡舒服瞭,孩子身體遭殃瞭。

發燒時需要吃退燒藥嗎

孩子感冒發燒38.5°C 以上就要吃退燒藥,39°C以上就算高燒,要去醫院,高燒會導致驚厥,驚厥對腦部有害。

如果你贊同上面任何一點,恭喜你,你和多數人一樣是發燒恐懼癥的患者。

發燒恐懼癥(Fever Phobia)是美國的兒科醫生巴頓·施密特(

Barton Schmitt)在1980年創造一個醫學名詞。

施密特對因為孩子發燒而來醫院兒科就診的81位傢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傢長對39°C以下的發燒很擔心,52%的傢長認為40°C以下的發燒會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問題,因此大多數傢長在處理孩子發燒上措施非常激進,85%的傢長在孩子體溫到39°C時給孩子吃退燒藥,68%的傢長在孩子發燒到39.5°C時給孩子擦身降溫。

施密特檢索瞭一下文獻,發現高燒隻會引起熱性痙攣和中暑這兩種很罕見的反應。根據上述情況,他認為傢長們對發燒普遍存在錯誤的認識,建議兒科接診時要加強教育,消除發燒恐懼癥。

時隔二十年之後,200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一組兒科醫生就發燒恐懼癥對傢長們再次進行調查。他們對帶孩子來巴爾的摩市兩傢醫院體檢或看病的340名傢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56%的傢長對孩子發燒造成的潛在危害非常擔心,44%的傢長認為38.9°C是高燒。7%的傢長認為如果不治療的話,溫度會升高到43.4°C以上。91%的傢長認為發燒對身體有害,21%的傢長認為會燒壞腦子,14%認為會死亡。52%的傢長每小時測一次體溫,25%的傢長在孩子體溫在37.8°C之下給孩子吃退燒藥。85%的傢長會把孩子叫醒,讓孩子吃退燒藥。超過一半傢長讓孩子吃超過劑量的退燒藥。

74%的傢長給孩子擦身退燒,24%的傢長在孩子體溫在37.8°C之下給孩子擦身退燒,18%的傢長用酒精給孩子擦身。和20年前相比,更多的傢長認為暈厥是發燒的嚴重後果,因此他們才頻繁叫醒孩子,不斷地給孩子擦身、吃退燒藥。

20年之後,美國傢長們的發燒恐懼癥沒有一點好轉。其中56%的傢長從醫生那裡獲得有關發燒的知識的,表明在醫護人員中發燒恐懼癥患者在多數。這還是美國的情況,中國的絕大部分傢長和醫護人員都患有發燒恐懼癥。

按摩五穴位有效退燒

十宣穴:即十指尖,共10個。十宣穴急救用途較多,民間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3—5滴為宜。

大椎穴:大椎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是督脈與身體十二正經中所有陽經的交會點,總督一身之陽,是解表退熱的常用穴。在大椎穴,以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火罐效果更好。也可以做大椎穴按摩,配合推脊柱,即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由大椎穴直推到尾骨,約推100—300次。

曲池、合谷、外關穴:曲肘,橫紋盡處,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為曲池。合谷俗稱“虎口”,在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凹陷中。曲池與合谷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既能疏風解表,又能清瀉陽明。外關在腕背橫紋中點往上取兩橫指。外關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是解表退熱的要穴。用毫針刺這3個穴,能降體溫。也可按摩這3個穴,同時配合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向上推向肘部約300次。

刮痧療法是人們常用的民間療法之一,對高熱也有奇效。可以選用上述穴位進行刮痧,也可以選背部沿督脈和膀胱經、腋窩、肘窩較大面積處,自上而下,先輕後重,刮至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痧點即可。

教你走出退燒四大誤區

誤區一 通過“捂熱”出汗退熱

常聽一些傢長說:“吃點藥,捂一會,等汗出來就不燒瞭”,也還有一些傢長覺得孩子發燒怕冷,因此要穿多點、蓋多點,於是裡三層、外三層地把孩子包裹得嚴嚴實實的,隻露出一個憋得紅彤彤的小臉蛋,通過捂熱出汗來退熱的傢長也不少,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孩子在發燒的時候,末梢循環變得較差,手腳摸起來可能會有些涼涼的,但這並不是因為孩子穿得不夠多。而且孩子在發燒的時候,包得嚴嚴實實反而會影響到機體的散熱,使體溫上升,甚至處於高熱狀態,在高熱時末梢血管可代償性擴張,使出汗增多,同時機體代謝亢進,耗氧量增加,加之寶寶長期在這種悶熱的高熱環境中,處於缺氧狀態,長時間下來,極有可能會導致機體多器官、多系統受累。

正確做法:當孩子發燒時,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並註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但要註意寶寶手腳的保暖。

誤區二 發燒不能洗澡或發燒用冷水擦浴

有些傢長覺得孩子發燒瞭,不能洗澡,洗澡的話很容易著涼,還有一些傢長則認為,孩子發燒的話,幫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幫助他降溫瞭,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發燒的孩子洗溫水澡更有利於散熱,如果洗澡不便的話,用溫水擦浴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降溫方法。用溫水洗浴或擦浴後要迅速擦幹全身,並換上幹爽的衣服,以免著涼。

誤區三 一發燒馬上用退燒藥

有些傢長一見到孩子發燒,就馬上給孩子服用各種退燒藥,吃藥後沒有馬上見效時,又立即換另一種退燒藥。其實這也是不正確的。

正確做法:一般來說,孩子的體溫在38.5℃以下,我們都是建議物理降溫為主,超過38.5℃瞭才在物理降溫的同時給予退燒藥。目前市面上的退燒藥品種繁多,傢長在選用時,最好選用兒童劑型的退燒藥,尤其是小嬰兒,可以選用一些滴劑類的退燒藥。在使用退燒藥的過程中,傢長也要需要註意瞭,如果服用瞭退燒藥後孩子體溫還是沒有降下來,也不能馬上再用一次退燒藥或者更換其他退燒藥,要間隔4-6個小時之後才能再服用退燒藥,同時,也要註意多喝水,以利於降溫。

誤區四 孩子發高燒瞭也要等醫生看瞭再處理

有些傢長擔心給孩子吃瞭退燒藥後會影響醫生對病情進行準確的判斷,或者不知道該給孩子用什麼藥,於是,孩子都已經燒得小臉蛋通紅瞭也還是不給孩子積極降溫,非要等到見瞭醫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經發高燒瞭,在傢不處理就直接抱過來醫院,在診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已經發燒到38.5℃以上瞭,就應該積極先給孩子降溫,尤其是已經高燒的寶寶,如果長時間高燒不處理的話,容易造成孩子高熱驚厥、暈厥等的發生。

總之,孩子在發燒時,傢長應該多點關註孩子的行為表現,而不是隻盯著體溫數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狀態還好,就不必太過於擔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個月以內的小寶寶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不能自行抵禦感染,一旦有發燒時,還是建議帶去醫院給醫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給孩子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