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你瞭解你的孩子嗎?隻要你針對他的特點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年輕的爸爸媽媽應該知道,寶寶的右腦潛能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喪失,而0~6歲正是開發寶寶右腦的黃金時期。如果我們及時地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及靈活多樣的遊戲活動來促進寶寶右腦的發育,那您的寶寶將會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象力。我們一起往下看。

兒童教育方法

精力過剩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

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

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范,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3

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傢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

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傢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傢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傢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傢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註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讓孩子看著你的臉聽.

第四,傢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

第五,傢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4

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傢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

其次,傢長要把傢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征求孩子的意見.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

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瞭他們的健康成長.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

第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

第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

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時的傢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恒,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傢庭教育中隻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在瞭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講究傢教方法,就一定能為國傢培養合格的下一代作出應有的貢獻。

孩子的成長不僅靠老師、學校,還要靠父母、靠傢庭,但現在很多傢長對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瞭解。有些傢長用老一套方法,對孩子的過失,不是打就是罵,不但沒起到教育效果,還適得其反。有的傢長總愛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對比,或者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應該怎樣怎樣”,嚴重挫傷瞭孩子的積極性,遏制瞭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傢長怎樣更好地和學校配合,教育好孩子呢?

兒童教育中七條基本原則

教育孩子有哪些基本原則嗎?年輕父母應該從那些鋪天蓋地的資訊中解脫出來,休息一下,仔細想一想就能發現,專傢的建議與父母面臨的問題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共鳴,歸納一下,教育兒童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七條:

1、讓孩子體會到他們的舉動所帶來的後果。

《教會你的孩子正確舉動》一書的作者之一查爾斯·斯卡爾菲教授認為,要采取一些辦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意識。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關系。他建議傢長試著用一種“事實就是如此”的語氣來陳述某種不尋常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比如:“如果你把玩具留在車道上,它們可能會被車輛碾過。” 讓這種自然發生的狀況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而不是換掉那些損壞的玩具。小提醒:如果你永遠都不想要你的孩子丟面子,那麼他就永遠都學不會自己振作起來。

如果事情本身帶來的結果可能非常危險(比如孩子用玩具敲打玻璃桌),或者可能代價昂貴(比如他忘瞭鎖自行車),就給他另外安排些合理的後果。比如把玩具收繳,一個星期不準他騎車等等。

父母常犯的錯誤:安排瞭一些與他的舉動所造成的損害毫無關聯的後果。

如果你的孩子看電視時跳上沙發,用取消他的一次娛樂安排作為懲罰他是毫無作用的。因此,正確的做法是:你需要他明白他的舉動和造成的後果之間的直接關聯——所以,必須關掉電視。

2.給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現的時機——比如他和別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對別人表現得彬彬有禮,幫助做傢務事等等——就贊揚他,向他微笑或者擁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書的作者——丹佛的兒科醫生巴頓·D·施密特提到,“每天對孩子的批評和贊揚,要達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達你明確的態度:“謝謝你在我通電話時保持安靜”以及“對於你今天解決你和你弟弟之間的爭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錯誤:把獎勵當作賄賂來防止孩子的不正確行為。

專傢認為: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不應得到這樣的款待。制止不正確行為,更好的解決辦法是讓他們停下,取消他們的某項優待特權。

3.緩和孩子急躁的脾氣。

暢銷書《瞭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兒童精神學傢斯特拉·切斯認為:孩子性情上的差異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論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來她對於131名兒童進行瞭跟蹤調查研究,而近年來有關個人特性的科學發現,比如基因等也支持瞭她的結論。

切斯說:“僅僅出生幾個星期後,嬰兒就會在行為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差異。”一個孩子的性情,影響瞭他的行為標準、專心程度、對新環境的反應以及他感情表達的激烈程度。

研究者現在發現瞭試著改變這些人格特性是無用的,因為某些性情是與生俱來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為適應你的孩子而竭力改變周圍的世界。

如果你帶著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訪親戚,不要叫別人把所有易碎的東西移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相反你應該在走親戚之前就訓練孩子具有正確的行為;如果她要調皮搗蛋,馬上把她帶出去。

4.把持底線。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開心,不喜歡聽到當你阻攔他的計劃進行時他所發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個月大時開始己初見成效。所以,你越早開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線,效果越好。《撫養一個沒被寵壞的快樂孩子》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傢波頓·L·懷特說:“就算一個嬰兒在哺乳過程中咬疼母親,也應該把他拉開。如果用一種簡單的、適合他們年齡的辦法向學齡前孩子闡述道理,他們最終能做到遵守規則。”

一個孩子要逐漸融入社會,他需要知道怎樣區分自己和別人的合理權力。懷特說:“要想有效把持給孩子設定的底線,你必須學會面對孩子在某些情況下不快的哭泣。”

明確可接受行為和不可接受行為的分界線,讓你的孩子明白界線是什麼,以及孩子跨過界線後會發生的後果。從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錯誤:對孩子過分嚴厲。

孩子們需要機會在經歷中發現並學習經驗,所以不要設置不必要的底線。比如你不該把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應該給他創造一個安全的遊戲環境。

5.別打擊你的孩子。

當孩子的行為出現瞭問題,很容易引起瞭父母的反應,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臟的地方打掃幹凈”、威脅式的:“如果下次再遲到,就懲罰你”,或者在沖動之下,帶點諷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頭貼到肩膀上,那麼也就忘瞭那事吧。”心理學傢托馬斯·哥頓父母教育效力訓練項目的創始人,他認為:“這樣的語言向孩子表達瞭一種責備的情緒,會使他們感覺不被父母愛護著,或者遭到瞭不公平的指責。”

如果你這樣說:“親愛的,電視聲音這麼大讓我難受。我和你爸爸都聽不到對方說話瞭。”這樣簡單的語言,也比嘮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裡會想“媽媽在向我嘮叨瞭,其實我並不想打擾他們談話的。”

父母常犯的錯誤:將“從我出發”的信息表達成瞭“從你出發”。很容易犯這樣一個錯誤,語言以“我覺得……”開頭,而後面跟隨著某種污辱性的語言,而當時你自我感覺正在進行有效的溝通。比如說“我覺得你很自私”與“你很自私”有一樣的效果。試著向孩子表達具體的感情和具體的事情:“那些傢務事本來你答應瞭要做的,現在讓我做瞭,我感到精疲力竭。”

6.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長。

《孩子第一》一書的作者、聞名世界的英國心理學傢珀涅羅珀·裡奇提到:“一些父母急不可待的要脫掉孩子的尿佈,送他們去讀這個班、那個班。那種認為走得最快的孩子走得最遠的想法是一個很嚴重的誤區。”

裡奇觀察發現,急於求成反而把孩子推向失敗。她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你硬把孩子送進兒童鋼琴班,而周圍的學員都比她大一歲,她是班裡最差的學員,那麼她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父母常犯的錯誤:因為你的急於求成,反而沒能為你的孩子打開那扇通向成功的門。

裡奇還提到:“父母扮演的角色就如同登山指導員,不要靠腳踢、吼叫把你的小登山運動員逼上山頂,而是給他們指出通向頂峰的道路。”

7.承認孩子的感覺。

“你怎麼能說自己畫得難看呢?畫得很好啊。”父母往往采取這樣的方式來緩和孩子的情緒。《與孩子交談、傾聽》一書的作者、教育學傢阿德樂·法貝卻提出,這些語言“忽略瞭孩子內心的痛苦,並且教他否定自己的感覺,或者為自己的感覺感到羞愧。他們同樣也會從此斷絕與父母的溝通。溝通在父母、孩子的關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種更有建設性的反應是:傾聽孩子的表述時,感受他們表達的情緒,再將這種情緒反應給孩子。“兒子,我明白你在為爸爸錯過瞭你的表演而心煩”,這樣說能表達出你理解他,並且讓他明白,心裡對某個人感到不快的同時,仍然愛著那個人。

父母常犯的錯誤:不動感情地分析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為他最好的朋友損壞瞭自己的玩具而發怒。如果你用那種冷靜的話語,比如‘你看上去有點生氣’,在他聽來,就像隻蒼蠅在麥克風後嗡嗡嗡的叫。你的反應應該向他反饋出他感情的激動程度,這樣孩子才明白你確實理解他。

不同年齡段兒童教育有何重點

不同年齡段兒童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針對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特點,提出瞭一些針對性的教育建議。比如,對學齡前的兒童,傢長要著力於培養“會講話”的、愛動腦筋的、愛觀察的、手巧的、識數快和認識時間早的聰明的孩子。對小學生,傢長要努力培養愛集體的、愛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孩子;要註意提高孩子的“有意註意”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識記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現在傢庭教育出現瞭許多新情況,如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傢,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少,您是怎樣看待留守兒童教育的?

提出瞭“隔代教育” 的新理念。由於近年來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城裡人也因工作的壓力和競爭的劇烈,使得許多做父母的年輕人無暇顧及子女。於是,許多孩子教育的重任落到瞭祖輩身上(統計顯示,有80%的祖輩在擔負孫輩的教育)。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書中專門講述瞭“隔代教育”問題。在分析祖輩教育孫輩的五大優勢及容易出現的五種問題基礎上,闡述瞭祖輩如何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搞好對孫輩教育的具體措施。

傢庭教育中廣泛提倡賞識教育,這種方法效果如何?

這是激勵原則。過去有些書認為激勵原則就是賞識教育,認為這是片面的。書中提出,激勵原則包括以表揚獎勵為主和正確使用批評懲罰兩個方面,應予全面理解。無論是表揚獎勵還是批評懲罰,隻要使用正確,都具有激勵作用。而廉價的、無原則的表揚和一味的“賞識”,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會傷害孩子,使孩子的心理變得脆弱。就如有的傢長所反映的,“我對孩子已激勵賞識瞭,但還是不起作用。”道理就在於此!

兒童犯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對兒童所犯錯誤的原因、性質,以及傢長應如何正確對待兒童的錯誤,提出瞭一些獨到的見解。我認為,兒童犯錯誤的原因及錯誤的性質主要有三種:由於認識水平低、分不清是非而犯的認識性錯誤;由於不良習慣而形成的習慣性錯誤;由於一定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引起的年齡性錯誤。我提出瞭兒童的錯誤大多數是年齡性錯誤這一新觀點。

必須強調,其中在好新、好奇、好問、好動、好試探,甚至好冒險等心理支配下犯的錯誤,蘊藏著極為寶貴的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傢長要十分謹慎對待,千萬不要扼殺瞭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創造精神。如愛迪生在做實驗時就損壞瞭很多東西,如果傢長動輒上升到是故意搗蛋,是品德問題,就沒有偉大發明傢愛迪生瞭!

深入少管所調查的第一手資料中研究發現,傢庭教育的失誤,是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最初原因。因此,提出瞭正確的傢庭教育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的新觀點。

兒童教育遊戲

兒童教育遊戲,這裡所說的“遊戲”,也不是無目的、無形式、無要求的亂玩,而是利用一些有意義的遊戲,通過這些遊戲激發幼兒自身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良好的個人品質,發展幼兒的智力,促進語言的發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對幼兒實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數教師怕亂、怕麻煩、怕出事故,剝奪瞭孩子遊戲的權力。即使遊戲時,也是集體遊戲多,自由活動少;智力遊戲多,其他遊戲少;訓練眼目多,動手操作少;教師包辦多,幼兒獨立完成少。孩子們規規矩矩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一些簡單的集體遊戲,抹殺瞭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禁錮瞭兒童的創造力,影響瞭兒童的身心健康。

“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他主張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在遊戲中掌握各項技能和學習各種知識,教師隻是起到瞭組織和引導作用,必要的時候讓 “孩子教孩子”。的確,由於幼兒好奇、好動、好模仿,其認識過程帶有具體形象性和情緒性,而遊戲正是符合瞭以上特點,被幼兒接受和喜愛,從而能有效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

兒童教育遊戲的意義

好的遊戲可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以及與同伴的關系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遊戲可以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的發展。

1、激發興趣原則

興趣是孩子們學習的唯一引導者。他們會拒絕他們自己興趣之外的所有的教育,對不能引起興趣和厭倦的事情就關起註意的大門,封鎖記憶的倉庫,停止思維和想象的啟動,甚至還會哭鬧不止。而相反,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產生瞭敏感,感受到趣味,有瞭新鮮感和好奇心他會不分是難還是容易,不管重要還是不重要,也不管理解或不理解都能無意識或有意識地逐步記憶,漸漸領悟和掌握。我們要充分把握幼兒的興趣的所在,緊緊抓住適當時機充分灌教育內容。而幼兒的興趣所在就是 “玩”,所謂的玩也就是要做遊戲,所以首先要設計幼兒喜歡的遊戲進行。

2、積極暗示原則

孩子沒有主見,毫無判斷能力,這個時期的發育和成長隻是接受環境以及外界人們語言行為的影響而已。他們是環境的產物,環境塑造著他們的個性和思維方向。因此,老師們必須利用環境、行為和語言積極暗示孩子,使他們產生認同;比如在教孩子認字的時候,即使他出錯瞭,也不要強硬的指出來,應堅持正面鼓勵為基本教育方法,培養其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這樣孩子才不會在以後的學習中產生厭惡的情緒。當然,在其中適當加入遊戲效果會更好。在遊戲中,幼兒不僅可以學習到知識,還可以通過扮演一些角色的態度、言行、相互的關系來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並根據角色的行為來調節自己的行為,學習與人交往、相處,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3、化難為易原則

在成長的路途上會有許多學習的難關,越是困難的東西越要早學,提前讓孩子接觸,這是化繁、難為易得最佳方法。例如人人都會覺得學外語很難,學樂器難,學遊泳難,學各種各樣優秀的品質都很難,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不怕難,不知道難,他們心中隻有有興趣和無興趣之別,隻有喜歡和拒絕之分;而絲毫沒有困難和容易、怕學和不怕學的概念。所以任何難學的事情,變著法逗孩子產生興趣,他們像學說話、學走路那樣容易接受。

4、生活課堂原則

豐富的生活和遊戲活動是早期教育的最好課堂,是幼兒的主要的課堂,這是孩子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對幼兒來說,生活中的學習內容已經太豐富瞭,處處都有信息,處處都有樂趣,處處都能感受。他們以五官感知世界為最大的滿足,玩就是最有興趣的學習,快樂的玩就是有效地學。